據報道,國內最大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的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凰珠寶),向多家金融機構質押了大量黃金融資,被捲入的機構包括民生信託、東莞信託、安信信託等。然而自去年下半年起,金凰珠寶的多個信託計劃出現逾期。
2020年2月,東莞信託隨機抽取了金凰珠寶質押的1根1公斤重的金條去檢測。送檢結果顯示,金條為假黃金。雖然金條表面鍍金,但內部成分卻是銅合金。此後,另有金融機構向法院提出了黃金開箱檢測,沒想到,送檢的黃金與東莞信託檢測的結果一致。
由此,一樁驚天“黃金局”大案曝光。
事情曝出後,6月2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釋出通知稱,決定取消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的會員資格。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金凰珠寶提供的黃金並未全部檢測,但根據此前的結果,剩下的黃金可能都是假黃金。據報道,金凰珠寶目前未到期的融資還有約160億元,對應的黃金83.03噸。
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事情一開始就有跡象。金凰珠寶作為上金所會員,完全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黃金託管,在上金所平臺上交易、質押,既保留實物金,又獲得融資,沒有必要找信託公司,用“實物質押+保單增信”的手段融資。
而且,如今金融機構競爭激烈,但據目前報道來看,本該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武漢同城金融機構,似乎沒有做這個業務,金凰珠寶找了外地金融機構。外地的金融機構,搶到一個大生意,又怎麼沒多想一想呢?雖然這麼說,是馬後炮,但業內的專業人士,的確應該提高警惕,更何況,還有幾年前的黃金造假在前。
4年前,陝西、河南銀監局查獲了多名不法人員用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的大案子。相對而言,該案件中,黃金造假還算“厚道”,雖然鎢的含量佔62%左右,黃金只有約佔38%,但金包鎢已經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不用打鑽和熔鍊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但這一次,金凰珠寶居然是用的“金包銅”這樣低劣的手法。
信託融資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抵押物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係到信託融資成本的高低,是信託公司、銀行考察的重點,但這個抵押物偏偏出了問題。而且,這個抵押物還是黃金。現在要造出像黃金的金屬飾品,很容易,但要瞞過檢測,技術上是難以實現的。批發黃金會融化,會多點檢測,就連一般的黃金店回收金器都能查得出來。這些巨量黃金,並不是一般裝飾品黃金,在質押之時,必然會透過專業機構的質驗程式,而且為了精確,必然是破壞性的,不可能測不出來。
實際上,從報道的情況來看,過程似乎也比較嚴密。涉及金凰珠寶相關信託成立時,多透過質押實物黃金和保險公司承保方式,設定了“雙保險”的風控措施。保險人交付給受益人的標的黃金應經雙方認可的具有黃金鑑定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如質量和重量不符合保險單約定,即視同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以長安信託的一個計劃為例,其風控措施包括黃金質押、保證擔保、監控措施(質押物保險)等。其中,質押黃金接收並存放於銀行保管箱後,保管箱將封存,長安信託及保險公司分別持有保管箱鑰匙及密碼;專案存續期間,保管箱不可開封,做到靜態質押。
現在能夠肯定的是,此事恐怕不只涉及一個人。但缺乏細節,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還不好定論,比如檢測環節肯定有嫌疑,但也可能檢測的人只負責對到手的樣品檢測,那麼問題也可能出在抽樣的環節,抽樣環節可能受矇蔽。而且這麼多家信託公司,難道都是用的一家檢測機構?多家檢測機構的話,金凰珠寶都能一一搞定?
這些疑問,最終只有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才能回答了。黃金的檢測在技術上很簡單,所以相信肯定能調查個水落石出。
目前,涉事信託公司還在與保險公司爭執,到底該由誰來承擔這個損失。如果保險不賠,就只能參與信託的人“倒黴”。信託是屬於高收入群體的投資產品,購買信託的門檻高達100萬。
這樁黃金大案的影響,還不限於此。前不久,陷入造假醜聞的瑞幸咖啡釋出公告稱,不再試圖推翻納斯達克對瑞幸的退市決定。6月29日,瑞幸已經終止其在美股的交易。金凰珠寶也是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此次曝出“假黃金”事件,必然再次衝擊在美股市場上的中概股整體形象。
被衝擊的還有消費者。據媒體此前報道,2006年,金凰珠寶的黃金首飾銷售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市場佔有率為3.23%,當時採購商中包括了周大福珠寶金行、謝瑞麟珠寶公司、上海老廟黃金有限公司等知名零售商。一個合理的懷疑是,金凰珠寶生產的黃金飾物品是否有問題?這個疑問也需要質監部門調查一下,讓消費者安心。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遠舉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