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圖/榆林釋出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1年,陝西榆林GDP突破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2021年榆林GDP達5435.18億元,比2020年的4090億元增長了1345.18億元,名義增速高達32.9%。
憑藉著較高的增量和增速,2021年榆林也躋身全國城市前50強,排在第45位,比上年前進了11名,進步明顯。
此外,憑藉著千億增量,榆林也可以說是2021年陝西經濟增長的“功臣”。
4年跨越2個臺階
榆林,陝西省轄地級市,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地,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擁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便位於榆林市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之間,沙區面積佔到榆林市總面積約56.1%,曾讓“榆林”之名略顯名不副實。
2017年,榆林GDP為3318.39億元,雖為陝西省第二城,但在全國僅排在66位。
彼時,榆林跟江蘇淮安和山東德州這樣的地級市處在同一起跑線。
到了2021年,僅在4年時間裡,榆林的GDP就從3318.39億元增長到5435.18億元。
可以說,這4年整體上榆林的GDP增長得非常快。
與此同時,榆林GDP突破5000億元也意味著陝西省內的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榆林在省內“第二城”的地位愈發穩固。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陝西省內的經濟格局中,省會城市西安一直是獨佔鰲頭。2020年,西安GDP曾一度佔據陝西全省的38.3%。
在西安之後,省內的榆林、咸陽、寶雞等城市的GDP則是長期處在2000億-3000億元之間,很難說誰能站穩省內“第二城”的寶座。
2021年,陝西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9800.9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量為3619.08億元。
從GDP增量上來看,榆林去年的增量佔據陝西全省增量的37%。可以說,榆林是2021年陝西省經濟增長的第一功臣。
除了增量上的貢獻,榆林GDP在陝西省內的比重也進一步上升。
去年,作為陝西省唯一一座萬億城市,西安的GDP為10688.28億元,約佔陝西全省GDP的35.9%。
榆林以5435.18億元的體量排在省內第二,在陝西省內的比重也從2017年的14.5%上升到2021年的18.2%。
不僅如此,榆林GDP也進一步拉大了與咸陽和寶雞之間的差距,領先咸陽和寶雞近3000億元。
目前,第三梯隊的咸陽、寶雞、渭南、延安均在2000億至3000億元之間。在西安和榆林之下,呈現明顯的斷檔狀態。
在全國範圍內,榆林5435.18億元的GDP也站上了新的臺階,與山東人口大市臨沂的GDP(5465.5億元)大體相當,在6000億元量級下,僅比浙江台州GDP少了300多億元。
榆林這一體量,不僅一舉超過哈爾濱、太原等省會城市,並與重慶、成都、西安、昆明組成西部經濟五強城市,在整個西部地區,榆林經濟強市的地位也進一步凸顯。
工業貢獻了主要力量
2021年,榆林交出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單,是GDP前50強城市中與山東濰坊並列的兩匹黑馬之一。
去年,榆林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跟工業的強勁增長密不可分。
榆林神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圖/榆林釋出官方微信公眾號
根據榆林市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1年榆林市規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55.9%,兩年平均增長22.7%。其中,能源工業產值增長61.4%,化工行業產值增長54.3%。
此外,榆林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還創歷年來最高水平,達到1019戶(不含6戶省上反饋企業,即企業在榆林有生產經營活動,但註冊地不在榆林)。
其中,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共129戶,產值50億元以上的企業24戶,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戶。
除了工業,恢復的服務業也是主要貢獻力量。
2021年,榆林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兩年平均增長5.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3.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0.1%。消費對GDP的增長也貢獻了一定的力量,2021年,榆林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25億元,比上年增長7.5%。
此外,縣域經濟也是榆林的一大亮點。
在2020年,榆林GDP只有4000億元出頭的情況下,榆林管轄的縣級市神木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了1294億元,在榆林GDP比重也高達31.6%。
2021年,神木在榆林GDP中的比重繼續提升。2021年神木GDP為1848.18億元,佔榆林市總量的34%,佔陝西省總量的6.2%。
轉型依然在路上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被視為一個世界性難題。
在2013年出臺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確定的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中,按照資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榆林被劃分在成長型城市中。
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榆林多年以來不懈探索的關鍵問題。圖/榆林釋出官方微信公眾號
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榆林多年以來不懈探索的關鍵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榆林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1978-1996年農牧業為主、1997-2005年輕重工業並舉、2006年至今能化產業主導的三個發展階段。
“二產為主導,能源化工為代表”是當前榆林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在此背景下,榆林針對自身產業特點,選擇了以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轉型方向。
榆林市市長張勝利曾表示,面對“十四五”這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視窗期,榆林要堅持抓高質量專案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既要抓招商引資,又要抓科技創新,並透過能耗的雙控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和科技創新發展。
近年來,榆林的能源化工產業轉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中國日報》報道,隨著電站鍋爐燃用蘭炭技術試驗成功,國電龍源龐畔、華能定邊分散式等一批風電專案順利建成投運,榆林已經從最初的資源驅動式增長逐漸向科技創新型發展轉變。
無疑,解決好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問題,關鍵靠改革創新和內生動力。
在榆林市“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建立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為引領,聚焦清潔低碳發展導向,開展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再到產業示範全生命週期的技術創新,推動能化產業低碳化再造。
如今,在“雙碳”新目標下,傳統能源行業和企業轉型升級面臨挑戰。
在此背景下,榆林如何在低碳化發展道路上繼續探索,值得關注。
文 | 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編輯 | 張笑緣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