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內訌十餘年!年營收1707億 金龍魚被吹成“油中茅臺”
來源:深藍財經
金龍魚一躍,便敲響了上市的鐘。
一個月以前,中國證監會同意益海嘉裡首次公開發行註冊申請,資本市場猜測創業板將迎來史上最大IPO。
益海嘉裡的名字,或許對你來說有些陌生。但金龍魚三個字,你一定知道。
10月15日,“糧油一哥”金龍魚正式登陸創業板,開盤大漲90.51%後震盪回落,尾盤再度拉昇。截至收盤,#C金龍魚#漲118%報56元/股,換手率高達71%,成交額超112億,市值突破3000億元,最終沒能締造“創業板市值第一”的神話,排在第三位。
第二天,#C金龍魚#收跌12.48%。
上市首日雖然沒有奪得桂冠,但好歹拿了個探花,事實似乎證明這條“魚兒”非同一般。
2019年,金龍魚總收入高達1707億元,甩開貴州茅臺853億元,甩開海天味業1510億元。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金龍魚更是被追捧為“油中茅臺”。
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
但此魚是真肥還是假肥,還很難定論。
一年營收約等於兩個茅臺
根據其官網介紹,益海嘉裡集團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48.79億元人民幣,公司於2019年1月31日變更為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和“專注於中國寶寶體質”的飛鶴奶粉類似,益海嘉裡宣稱“專注於中國人的廚房”。
公司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等多個名牌。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麵、米粉、豆奶、餐飲專用糧油、食品原輔料、油脂科技等諸多領域。
可以說,涵蓋家庭的“米麵糧油”悉數配齊。
雖然業務廣泛,但益海嘉裡的營收主力一直集中在廚房食品領域。
1991年,益海嘉裡推出它的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油,引領了中國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消費革命模式。
發展到今天,根據尼爾森資料,近3年,益海嘉裡在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遠超競爭對手。
可見,作為糧油巨頭,益海嘉裡的賺錢能力不容小覷。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資料,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益海嘉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元、1707.43億元及869.73億元。連續三年,益海嘉裡的營收一直在穩步上升。
單從收入資料來看,2019年這一年,益海嘉裡平均每天能賣出去4.68億元。
哪怕放眼整個創業板,益海嘉裡的營收規模也能位居第一。2019年創業板營收前三名,分別是上海鋼聯(1225.72億元)、溫氏股份(731.45億元)、寧德時代(457.88億元)。益海嘉裡比第一+第三的營收總和還要多23.83億元。
和A股食品飲料行業中的佼佼者相比,益海嘉裡在去年的表現也算亮眼。在高階白酒領域,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為854.3億元;在重要的醬油品類中,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為197億元。
換言之,益海嘉裡一年的營業收入規模相當於2個茅臺/8個海天味業。
但營收多不代表賺錢多,益海嘉裡的盈利能力卻遠沒有另外兩個強勁。2016年-2019年,貴州茅臺的毛利率分別為91.23%、89.80%、91.14%和91.30%,近4年來,貴州茅臺每年的毛利率差不多都在90%附近徘徊。同期,海天味業的毛利率分別為43.95%、45.69%、46.47%、45.44%,近4年來的毛利率都在45%上下浮動。
相較之下,金龍魚僅僅在10%周邊“游來游去”。2016年-2019年益海嘉裡的毛利率依次為11.07%、8.42%、10.21%、11.40%。
收入增速上,貴州茅臺在過去十年最高可達60%,海天味業過去十年平均也有15%,而金龍魚過去3年連年下滑,從2017年的12.94%跌到了2019年的2.2%。
經營利潤增速上,金龍魚在2017年還逼近277%,但後兩年持續走低,2019年只有“可憐”的5.01%,而這一年,貴州茅臺的增速已經逼近600%。海天味業除個別年份外,則通常維持在20%以上。
由中糧領進門,敲開中國的廚房
因為上市的訊息,金龍魚這兩天賺足了眼球。
然而,當聚光燈打在這條“魚”身上的時候,很多人才知道:
“原來我們天天用的金龍魚1:1:1調和油,不是國貨,而是來自馬來西亞。”
根據益海嘉裡招股書,益海嘉裡集團總共有兩位股東,控股股東為Bathos Company Limited,持有99.99%的股權。此外,上海闊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0.01%的股份,法定代表人為郭孔豐。
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則依次透過WCL控股、豐益中國、豐益中國(百慕達)間接持有Bathos Company Limited 100%的股權。
這意味著,豐益國際間接持有公司99.99%的股權。
在《財富》雜誌2020年的世界500強排名中,豐益國際位居第285位,位次與之相近的中國企業有廈門國貿控股集團、中國聯通。
截圖自《財富》榜單
招股書還顯示,在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郭氏集團控制著豐益國際28.71%-29.72%的股份,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ADM公司持股比例為18.98%-24.89%,郭孔豐持股比例12.13%-12.56%。
鑑於公司控股股東的100%權益由豐益國際間接持有,所以豐益國際報告期內不存在實控人,故而益海嘉裡不存在實控人。
話雖這麼說,但郭孔豐卻是益海嘉裡的實際掌舵人,也是“亞洲糖王”郭鶴年的侄子。
2018年夏天,郭孔豐獲得齊齊哈爾市頒發的榮譽市民稱號,並受領“中國版綠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從此,郭孔豐成了一位貨真價實的中國企業家。
郭孔豐當年能走進中國,與中國的另一個糧油巨頭——中糧集團不無關係。
1987年,郭氏糧油宣佈成立,郭孔豐擔任總經理。此後,郭氏糧油加速擴張,並在中國組建嘉裡糧油集團。
第二年,嘉裡糧油集團與中糧子公司鵬利合作,在深圳蛇口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油脂生產企業南海油脂,股權分配上,中糧集團持股47%,嘉裡糧油集團持股41%。中糧集團雖然佔股更多,但南海油脂實際管理權由嘉裡糧油集團掌控,而且產品的商標——金龍魚同樣歸屬於嘉裡糧油集團。
正是因為郭孔豐能“預見到食用油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而中國是甦醒中的市場”,叔叔郭鶴年曾稱讚郭孔豐“是最聰明的”。
叔侄內訌十餘年
不過遺憾的是,上述這般和諧沒能延續下來。
先是合作沒多久,中糧集團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法分享金龍魚成長的紅利,於是與郭氏糧油分道揚鑣,轉身創立了福臨門及天然穀物調和油等產品。後來,中糧又以低價出售了在南海油脂的股份,儘管虧損500萬港元,但從此與郭家劃清了界限。
緊接著,郭孔豐又因為一些事情和郭鶴年“分手”。據傳言,兩人當時鬧得不歡而散。
1991年,郭孔豐離開了郭鶴年的公司,自立門戶並開始發展棕櫚油,與被稱作“印尼油棕王”的吳笙福合作,在新加坡成立了豐益國際。
對於郭孔豐出走的原因,外界猜測,要麼是郭孔豐心裡受了委屈,要麼是郭鶴年當年錢沒給到位。
叔侄兩人在分家後的唯一一次對峙還是因為“金龍魚”的商標歸屬問題。郭孔豐認為這是他在郭氏兄弟公司工作期間開發的一個品牌,應該歸他所有。但其最終結果,還是叔叔郭鶴年贏了官司,保留了“金龍魚”品牌。
輸掉官司後的郭孔豐沒有氣餒,他依然記得“甦醒中的中國市場”。
隨著肯德基、麥當勞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規模開店,棕櫚油的需求量快速提升,再加上中國餐飲和食品加工業駛入快車道,郭孔豐的棕櫚油業務蒸蒸日上。
經營棕櫚油的同時,郭孔豐再次和老朋友中糧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了北海糧油、黃海糧油和東海糧油等三個壓榨廠和精煉廠。只是在這次的合作中,中糧明顯學聰明瞭,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和管理權。
2006年,郭鶴年得知郭孔豐的業務進展得非常好,他的豐益國際正在進行配股並且準備引入一大筆新投資。
郭鶴年隨即給郭孔豐打去電話,說“你應該來找我。”
就這樣,郭孔豐和郭鶴年冰釋前嫌,豐益國際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和嘉裡糧油合併成為今天的益海嘉裡集團,而“金龍魚”也重新回到了郭孔豐的手裡。
在《郭鶴年自傳》一書中,郭鶴年說自己能在商界取得成績,離不開母親的影響。這位祖籍在福建,卻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商人,多年來登上馬來西亞首富的寶座。
除了“亞洲糖王”的稱號為人所知外,郭鶴年還是一位“隱形”包租公。
上世紀80年代,郭鶴年聽說中國缺少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因此投資5.3億美元建設了北京國貿。據說,在北京國貿收益好的時候,每年收取的租金可以高達50億元。另外,香格里拉酒店也是郭鶴年名下產業。
如今,金龍魚能完成重要一躍,叔侄兩人功不可沒。如何在高營收的同時提高毛利率,才是益海嘉裡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資料:食品板,《金龍魚成“鯨”,上市後的益海嘉裡會是海天的最大敵人嗎?》
新10億商業參考,《年營收1707億,壟斷你家油和麵!這個身價140億“中國”富豪,要從A股募錢138億》
中國企業家雜誌,《揭秘郭鶴年家族:即將成為創業板新首富的豪門恩怨》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