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瘋了!今日A股市場的目光被一隻叫讀客文化的新股吸引。7月19日,讀客文化首秀,截至收盤,股價大漲1942.58%,每股報31.66元,總市值突破120億元。
“創業板註冊制下發行價格最低的新股”“創業板上漲幅度最高的新股”,剛剛上市的讀客文化創下多個紀錄,在整個文化傳媒板塊乃至整個A股市場中備受關注。
隨著股價上漲,實控人華楠的身價也暴漲了逾50億元,與此同時,作為普通投資者可以享受到真金白銀的獲利,中一簽收盤可浮盈1.51萬元。
暴漲的讀客文化有什麼魔力?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自去年以來,高倍股頻出,截至目前已有27只個股首日漲幅超過500%,其中有大半出現在2021年。業內人士認為,類似讀客文化等高倍股的出現並非個例,後續還會出現。
讀客文化首秀暴漲,流通盤太小是主要原因
據瞭解,讀客文化是一家主營文學、少兒等領域大眾圖書的策劃、發行業務的民營書商。招股書顯示,讀客文化定位於“全版權”運營商,以“激發個人成長”為宗旨,整合文藝、社科以及少兒等領域的優質版權,綜合多種載體形式為大眾提供以圖書為主體的精品內容。
7月2日,讀客文化啟動新股申購,發行價為每股1.55元,系創業板註冊制下發行價格最低的新股,同時也重新整理了2009年創業板開市以來的最低發行價紀錄。
誰能想到,7月19日,讀客文化上市首秀,截至收盤,暴漲1942.58%,每股報31.66元,動態市盈率為486.22倍,對應市值突破120億元。
投行資深人士王驥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讀客文化的發行價算正常偏低,尤其是考慮絕對價和市場殼價的情況下。“讀客文化被爆炒的主要原因是流通盤太小,絕對價太低。”
近三年來,讀客文化業績穩步增長,但淨利潤保持在5000萬元的水平。2018年-2020年,讀客文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 億元、4 億元、4.1 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5181.08萬元、5716.67萬元、5155.13萬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暴漲是否有支撐,關鍵還是看這隻股票是否有堅實基本面支撐,如果暴漲後定價不合理,市場情緒回落,不少投資者將選擇“落袋為安”。
此前,國海證券分析師朱珠表示,讀客文化登陸 A 股,有望推動A股大眾閱讀板塊。
實控人華楠身價暴漲逾50億,股民中一簽浮盈1.51萬
據上市公告書顯示,本次發行後,讀客文化股東戶數為37402戶,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90%,華楠、華杉和劉迪位列前三大股東,分別持股41.05%、29.60%和4.93%。其中,華楠和華杉為兄弟關係。
按照今天的收盤價來計算,受讀客文化股價上漲影響,實控人華楠的身價暴漲逾50億元。
此外,4傢俬募基金也在前十大股東之列,包含君聯亦同、知合上銀、孚惠映畫和內向悅讀,分別持股4.54%、2.27%、1.14%和0.35%。
據東方財富龍虎榜資料顯示,讀客文化上市首日全天成交6.7億元,四個機構均賣出約200萬元,買一席位東莞證券深圳後海中心路買入1832萬元,剩餘四個買方前五席位買入金額均不足千萬元。
由於實控人華楠和華杉的股票還需鎖定36個月,機構持股也得在12個月後解禁,身價暴漲是否能夠持續還待觀察。
而參與讀客文化打新的股民則可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獲利。據瞭解,在讀客文化的打新中,共有31207個號碼中籤,每個中籤號碼可認購500股,成本為775元。也就是說,中一簽的投資者截至收盤可浮盈1.5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讀客文化的競爭對手磨鐵文化也在謀求上市,其於 6 月 30 日披露創業板 IPO 招股說明書;此前,果麥文化也披露了招股說明書。
開源證券分析師方光照認為,A 股民營書商也有望迎來密集上市期,或有利於高度分散的行業朝頭部集中,頭部集團藉助上市後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和資金優勢,整體份額或進一步提升。
年內高倍股數量已超去年全年,首日暴漲股會越來越多嗎?
近年來,上市首日高倍股現象頻現。Wind資料顯示,自2020年以來,上市首日漲幅超過500%的個股共有27只,其中16只個股集中在今年出現。截至目前,今年出現的高倍股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具體來看,讀客文化以1.55元的首發價格,1942.58%的漲幅位居首位。今年6月下旬上市的納微科技則以1273.98%的漲幅位列第二,2020年8月上市的康泰醫學以1061.42%的漲幅位列第三。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在這27只股票中,六成以上的股票首發價格低於10元/股。
王驥躍指出,定價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現在新股是買方市場,本來就壓著價;二是定價機制上又偏向買方,進一步壓了價;三是發行人目的是上市,並不完全是為了融資,所以對於上市來說,價格並不重要。其認為,“高倍股後續還會出現。”
“現在的問題是,打新的資金賺了大錢,而且是無風險收益,沒有體現投資有風險的基本原則,打新就像中彩票,還是中了以後才付錢。”王驥躍認為,二級市場的一般投資者沒賺到,而且這種爆炒後參與,可能是高位接雷。
周茂華表示,由於此前出現不少類似小市值、低價發行股票暴漲的“示範”,這種短期“掙錢效應”可能會激發投資者的參與熱情,預計後續不排除仍有類似情況;但如果股票短期出現非理性波動,不利於投資者保護,也干擾市場合理定價和資源配置效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