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徐美娟
昔日的影視明星公司,如今敗走A股,令人唏噓。
2022年6月13日,*ST當代(000673.SZ,即當代東方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簡稱變為“當代退”。當日開盤,“當代退”股價直接暴跌,最終收於0.27元/股,下跌82.47%。
根據公告,“當代退”於6月2日收到深交所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退市整理期為十五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 2022 年7月1日。
“當代退”的前身為大同水泥,作為由傳統企業轉型影視公司的成功案例,“當代退”也曾風光無限。憑藉《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熱血長安》《醉玲瓏》等爆款作品名利雙收,代理知名歌手王力宏世界巡迴演唱會也讓其名噪一時。彼時,當代退市值曾接近200億元。
不過闖入影壇的“當代退”,更像是一副“空殼”,過度依賴子公司、四處撒錢,致使其在2018年業績急速下滑,最終走向沒落。
關於退市後公司的下一步動作,6月14日,時代週報記者按照“當代退”官網電話致電該公司,未能與其取得聯絡。“當代退”公告表示,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後,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退市板塊進行股份轉讓,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退市整理期以及終止上市後續有關工作。
從水泥集團到影視巨頭
2017年,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熱播,該劇作為“三國”時期歷史題材大劇,憑藉高口碑成為同期劇集中“年輕化”程度最高的電視劇,被網友評為年度良心大劇,也讓其背後的上市公司“當代退”名聲大噪。
回顧“當代退”的發家史,略顯傳奇。在進入影視行業之前,它是一家以水泥製造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名叫大同水泥,因經營不善、業績不理想,在2010年被廈門當代集團以6475萬元收購。
廈門當代集團以地產起家,成立於2003年,曾由王書同、王春芳父子二人控制。二人擅長資本運作,在陸續拿下上市公司大同水泥、國旅聯合、廈華電子等公司的實控權後,構建起了“廈門當代系”。
接手大同水泥之後,廈門當代很快將其原有業務剝離了出去,經過在旅遊、文化、物流諸多領域摸索後,最終確定了影視傳媒的發展方向。2013年,大同水泥正式更名為“當代東方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或是在母公司資本運作的影響下,“當代退”切入影視行業的第一件大事是收購盟將威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盟將威”)。盟將威成立於2010年,在被“當代退”收購之前,曾憑藉《精忠岳飛》《背靠背》兩部熱播電視劇,創造出遠高於同行的業績。2014年,“當代退”對外宣佈,斥資11億元收購盟將威100%股權,溢價率高達12倍。
雖然高溢價率讓這次收購備受爭議,不過“當代退”與盟將威簽訂了對賭協議。根據“當代退”公告,雙方簽訂的對賭協議為:2014年-2016年,盟將威貢獻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35億元及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併購盟將威的公告中,“當代退”還丟擲了一則股票定增方案,定增的部分資金將用於收購盟將威,其背後的認購人包括吳秀波、蘇芒、唐季禮等。其次,吳秀波還與盟將威掌門人徐佳暄是好友,可見,吳秀波與當代退關係不淺,這也是吳秀波多次參演盟將威影視作品的原因。
併購盟將威,極大提振了“當代退”的業績。根據“當代退”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淨利潤1.11億元;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淨利潤1.77億元,其中,87.9%的營收來自電視劇和電影。
不過,這或許與對賭協議有關。根據“當代退”公告,2014年-2016年,盟將威實際完成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41億元和2.11億元,都過了及格線。在此期間,其製作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熱血長安》等爆款作品,也讓“當代退”成功在影視業打響名頭。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由吳秀波、湯唯主演,2016年4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累計票房7.85億元,曾重新整理華語愛情片票房記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由吳秀波、劉濤等聯合主演,2017年6月在國內首播,因口碑、收視率、影片平臺播放量的不俗表現,一度成為國產劇的風向標。彼時,盟將威也一度成為了“當代退”的“臺柱子”。
併購盟將威嚐到甜頭後,“當代退”的野心開始滋長。之後,它繼續加碼傳媒產業投資,不惜重金佈局院線板塊、音樂板塊、特色小鎮等業務。以音樂板塊為例,2017年9月,“當代退”曾斥資9億元投資王力宏世界巡迴演唱會。根據財報,“當代退”在2018年-2020年共舉辦41場王力宏演唱會,合計收入約2.87億元。
“當代退”最風光時,公司市值一度接近200億元。然而,過於依賴“臺柱子”盟將威,也為“當代退”埋下隱患。
痛失“臺柱子”
潮水漲得快,退得也快。賭協議結束後的2017年,“臺柱子”盟將威便出現了業績下滑趨勢。根據“當代退”公告,2017年,盟將威淨利潤同比下降50.9%,為1.09億元;而到了2018年,盟將威淨利潤直接虧損4.93億元。
這也成為“當代退”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自2018年開始,“當代退”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6億元,同比減少5.37%;淨利潤虧損16.01億元,同比減少1559.79%。
盟將威業績“暴雷”後,“當代退”不得不對收購盟將威形成的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其於報告期對盟將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8.76億元,導致公司2018年淨利潤出現下降。盟將威的業績之所以一落千丈,與當時影視行業監管政策趨嚴、盟將威陷入“人散劇荒”的狀態有關。彼時,為規範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國家廣電總局先後釋出了“限酬令”“限娛令”“限星令”等多項政策,而吳秀波作為盟將威影視劇作品主要演員,其負面輿情使盟將威陷入被動。
然而,真正使盟將威步入困局的,是核心團隊的出走。2017年,盟將威完成三年對賭後,同年7月25日,徐佳暄辭去了在盟將威及“當代退”的所有職務。資料顯示,徐佳暄除了是盟將威當時的掌門人,更是業內知名製片人,盟將威旗下的爆款作品《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熱血長安》《太平輪》等都由其參與制作。
對此,“當代退”也曾在公告中表示:“2017年7月,盟將威影視劇業務的團隊開始進行新舊交替,對盟將威開展業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營業務模式亦發生較大變化。”
此後,盟將威一蹶不振,再無爆款影視作品,失去“臺柱子”盟將威的“當代退”像一副“空殼”。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累計虧損超22億元后,當代東方變成了“*ST當代”,並陷入了資不抵債的狀態,其2019年歸母淨資產為-1.5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退”也曾試圖尋找下一個“盟將威”——永樂影視,以掩蓋自己作為影視公司的不足——缺乏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公開資料顯示,永樂影視曾打造《新水滸》《隋唐演義》《焦裕祿》等30餘部影視作品。2017年,“當代退”擬以不超過25.5億元收購永樂影視100%股權。不過,2019年,“當代退”終止了此次收購。
“‘當代退’因上市業績盲目擴張,未找準主營方向,未能直接指向公司的價值提升,為未來業績隱患埋下了‘無可救藥’的種子。”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當代退”的退市是自食苦果。
自救無效
而在退市之前,“當代退”為了改善公司財務情況,也曾進行一系列“保殼”操作。
“賣子”求生,剝離不良資產是其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11月,“當代退”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東方院線擬以1元起拍的拍賣方式,轉讓所持霍爾果斯當代華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廈門泰和鑫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城威利斯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各100%股權,以及控股子公司霍爾果斯當代浪訊影院管理有限公司63.5821%股權。根據審計報告,這4家公司已經連續2-3年淨資產為負數。
此外,“當代退”還試圖透過資產注入的方式增厚公司實力。2021年12月6日,公司公告稱,其關聯方廈門新彧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彧投資”)擬將其持有的漳州南太武漁港開發有限公司35%股權無償贈予公司。南太武漁港的經營範圍涵蓋漁港碼頭的開發、經營管理;物業管理服務;水產冷藏、冷凍服務;冷鏈物流;漁需用品、水產品批發、零售等。
就業務範圍而言,兩家公司的業務並無共性,但南太武漁港背後的新彧投資系“當代退”實際控制人王玲玲100%控股公司。不久之後,2021年12月30日,新彧投資又向“當代退”捐贈4000萬元。
“儘管發起了一系列‘自救’行為,但這些對於‘當代退’的業績而言,都是杯水車薪。”向凱表示。根據“當代退”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淨資產)總計為-2.103億元,處於鉅額虧損狀態。
而根據“當代退”最新發布的一季報,2022年一季度公司業績仍未見好:營收同比下降30.63%為2524.02萬元,淨利潤虧損2492.89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316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東戶數為2.4萬戶。
一番掙扎之後,“當代退”仍然沒能擺脫退市的命運。2022年6月2日,“當代退”釋出的《關於收到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的公告》中,深交所表示,由於“當代退”2021年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了《股票上市規則(2022 年修訂)》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決定終止“當代退”股票上市。
截至2022年6月15日,退市整理期當中的“當代退”股價為0.28元/股,總市值僅為2.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