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藍財經綜合自市值榜、市界、奇偶工作室
昔日P2P龍頭陸金所,正尋求它的第二次資本市場登陸。
2023年2月1日,陸金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擬以介紹上市方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進行雙重主要上市。
在此之前,陸金所已於2020年10月底在美國紐交所敲鐘。可惜,在距今不到3年的時間裡,陸金所美股股價嘩啦啦地往下跌,最高跌幅超過90%,截至2月15日,股價較上市初期下跌超過80%,市值縮水超過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
1
含著金鑰匙出生
但經營情況並不樂觀
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含著金鑰匙出生,背後的大樹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平安。截至目前,平安集團仍持有陸金所41.4%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依託平安的強大背景,陸金所在成立不久後交易額很快破萬億。如果說那時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螞蟻金服是第一,那麼陸金所就稱得上第二。
不過,陸金所初期是靠P2P業務在行業裡站穩腳跟,所以當中國以e租寶為代表的P2P爆雷潮席捲整個行業,置身其中的陸金所就不得不為了生存逐步弱化相關業務。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其P2P歷史業務才基本實現清零。
撕下P2P的標籤,陸金所給自己打造的新身份是“中國領先的科技驅動型個人金融服務公司”,說的直白點,叫為小微企業及其他借款人提供融資產品。
這一轉身,的確讓陸金所活過來了,只不過經營情況並不那麼樂觀。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陸金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20.46億元、618.35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122.76億元和167.09億元。
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陸金所的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營收457.97億元,同比下降0.43%;淨利潤95.81億元,同比減少30.64%。
營收利潤下降之外,陸金所的新增貸款規模也出現了下降,2022年前9個月約為4176億元,同比下滑約15.94%;貸款餘額則由2021年的6610億元下降至2022年前9個月的6365億元。
同時,陸金所的貸款逾期率不斷走高。30天以上逾期率在2020年時還是2.0%,而在2020年9月末升至3.6%;90天以上逾期率也從2020年時的1.2%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2.1%。
貸款質量變差,影響到陸金所的淨利潤,但追蹤其利潤下滑最大的原因,還是在信用減值。
和銀行一樣,貸款有風險敞口,就需要對貸款計提減值準備。再加上擔保業務也讓陸金所承擔了更高的信用風險,整體的信用減值損失不斷增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為30億元、66億元及103億元,分別佔期內收入的5.8%、10.7%及22.5%。
2
收縮不能只怪疫情
前景“依然嚴峻”
對於業績的下滑,陸金所方面解釋稱,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的財務表現呈現出較大的波動。
誠然,疫情之下,不少小微企業停業甚至倒閉,優質貸款物件減少,這從一定程度上導致陸金所收入和貸款規模下滑。
但是從行業資料來看,2022年9月末,兩個口徑的貸款餘額相比2021年末均有所增長,比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從19.23萬億元增長至23.16萬億元。因此,陸金所貸款規模收縮不能都怪疫情。
具體來看,陸金所收縮的是表外貸款(資金來源一般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陸金所可從中收取服務費和貸後的管理費用):2022年前9個月新增2391億元,年化一下就是3188億元,比2020年和2021年都有大幅下降。
這從側面反映陸金所在新客增長方面動力不足。2022年前9個月,陸金所的活躍借款人只增加了17.7萬人,而整個2021年,活躍借款人增加了52.4萬人。
而新客數量增長少,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陸金所提高了借款人的稽核門檻;而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了陸金所這類“中介”所能提供服務的價值;三是借款人的綜合成本較高。
為了節省一些人力成本,陸金所於2022年進行了裁員。2021年,陸金所共計9.3萬名員工,這一數字到了2022年9月末,減少至8.4萬。同期,陸金所的僱員福利開支下降了4億元。到了第四季度,陸金所仍在繼續最佳化員工,僅直銷團隊就減少了近1.2萬名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陸金所的危機或許還未徹底顯現。摩根大通分析師Katherine Lei在一份投資報告中直言,該公司的發展受到了挑戰,第三季度不是底部,因為管理層的評論暗示第四季度利潤同比收縮117%-126%。
此外,由於貸款增長、利率和資產質量的下行壓力,2023年的前景“依然嚴峻”,因此將陸金所的評級從“增持”下調至“減持”。
3
存在平安依賴症
回港後會變好嗎?
雖然中國大量小微企業主及其他零售借款人構成了陸金所主要收入來源,但招股書提到,這些客戶合計構成重要客戶,並無單一重大客戶。
然而在陸金所提供各種服務的金融機構裡,平安財險名列其中且貢獻突出。
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陸金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5.1%、9.0%及5.1%。來自平安財險的收入分別為12.74億元、36.41億元和10.18億元,佔各期總收入的2.4%、5.9%及2.2%。
這說明,背靠平安這顆大樹,陸金所的業務離不開平安系產品的“幫扶”。
陸金所在貸款業務方面,也少不了平安的扶持。據瞭解,陸金所的貸款模式包括一般無抵押貸款、有抵押貸款及消費金融貸款。前兩類主要透過平安普惠展業,最後一類則主要透過平安消費金融展業。
招股書稱,“我們與平安集團有廣泛的業務合作。倘有關合作發生任何變化,或者倘平安集團無法繼續對我們給予支援,我們的業務、財務表現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除去平安依賴症擔憂,陸金所還面臨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陸金所自稱,公司與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度小滿金融及京東科技等有競爭。
而且近兩年,整個金融科技行業的調整餘波仍在,螞蟻集團上市被喊停,京東金融和數字科技業務IPO程序也是一波三折,陸金所回港之後將如何發展,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