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薛洪言
最近幾個月,受疫情反覆、消費復甦遲緩等因素影響,市場信心低迷,投資者開始拿著放大鏡尋找利空因素,市場不斷放大短期負面因素影響,導致很多板塊持續殺估值。在此背景下,確定性強的賽道業績堅挺、估值上升,產生戴維斯雙擊效應,備受市場追捧,典型如光伏、新能車、晶片、軍工。
不過,市場資金蜂擁而入後,這類熱點賽道估值普遍處於高位,投資者已很難找到好的買點。此時,與其追高熱點賽道,不如積極尋找尚未被充分認知的潛在黃金賽道,提前佈局,等待事件催化。
就市場空間和趨勢確定性來看,財富管理無疑具備這一潛質。而且其他賽道多是千億級市場空間,財富管理賽道則是萬億級、百萬億級的市場,想象空間要大得多。
當前我國居民財富配置,存在兩大結構性問題,這兩大結構性問題的最佳化,將直接催動財富管理市場的大風口。
一是房產佔比高,金融資產佔比低。2019年末,我國居民非金融資產佔比高達47.3%(美國同期為26.3%),主要是房產佔比較高。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地,房地產投資屬性快速下降,居民財富加速向金融資產轉移將成為未來趨勢。
二是金融資產中,存款佔比高,基金和保險佔比低。2019年末,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額為325萬億元,其中,股權及股票170萬億元,存款112萬億元,證券投資基金僅為19.2萬億元,保險資產13萬億元。從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存款難以抵禦通脹,佔比過高,而基金和保險具有長期增值屬性,佔比又偏低,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受房住不炒、理財破剛兌、存款&理財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疊加股市回暖,居民對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熱情高漲。
從增長趨勢上看,2019年末,基金、期貨、券商資管等資管產品總規模為52.23萬億元(該口徑包括居民資產和非居民資產),當年僅增長1.87萬億元;2020年新增6.76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再次新增4.74萬億元,增量持續放大,財富管理市場已進入明顯的景氣週期。
一面是居民投資資金加速佈局權益市場,另一面則是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全民養老時代加速到來,以養老金為代表的長期資金入市,為股市長牛慢牛奠定基礎。反過來,又能吸引居民資金持續入市,有望形成良性迴圈。
2021年,人社部提出建立賬戶制、國家財政稅收支援、資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近期,國民養老公司擬設立,表明個人養老金制度正愈行愈近。在中保協釋出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中,更是提出了未來十年的詳細目標,為財富管理市場的中長期繁榮提供了強力支撐:
“2021-2024年,以‘打造基礎、實現突破、提高吸引力’為重點目標,聚焦賬戶體系建設、養老金企業的專項政策落地;
2025-2027年,以‘持續擴大覆蓋廣度和深度’為階段使命,以稅收制度為槓桿撬動更大民眾群體參與;
2028-2030年,著重實現養老金市場的全面騰飛,使養老金成為民眾標配和習慣”。
未來五到十年,財富管理賽道的持續繁榮幾乎確定無疑,對投資者而言,該如何選擇受益標的呢?從財富管理的市場參與方來看,可供投資標的主要分佈在券商、保險、銀行三個行業中,具體來看:
(1)券商。考慮到資本市場將成為財富管理的主要舞臺,券商是首要受益方,無論是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還是財富管理業務,都與資本市場直接相關,屬於直接受益標的。另外,很多券商還控股或參股基金公司,能夠分享公募基金大發展的收益。
(2)保險。保險兼顧保障、投資甚至財富傳承等功能,是財富配置的重要一環,市場滲透率與收入水平成正比。當前,我國保險滲透率處於較低水平,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銀行。銀行業是當前財富管理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隨著財富管理從債權市場轉向股權市場,以存款理財化、理財權益化為特徵,銀行業的市場份額將持續受到基金、券商、保險公司的侵蝕。因此,財富管理風口的來臨,對銀行業整體的影響偏負面。當然,從個股層面看,個別銀行的財富管理發展基礎好、佔比高,仍屬於財富管理受益股。
總之,財富管理的黃金賽道已經開啟,投資者只要在券商、保險、銀行板塊中,尋找財富業務突出的標的,持有三五年,充分享受財富賽道的風口效應,大機率能取得理想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