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7月14日,滬深兩市主要股指今日低開,全日表現低迷,上證50指數再創年內新低,創業板指數低開反彈後回落,全日再收陰十字星。北向資金今日出現罕見大幅淨流出,全日淨流出超百億。上證指數收跌1.07%報3528.5點,深證成指收跌0.88%報15056.32點,創業板指收跌0.75報3488.63點。醫藥板塊逆勢逞強,新能源車概念全面回撤,鋰電池題材深度回撥。
新能車(159806)收跌4.64%
資料來源:wind
下跌原因分析:前期漲幅過高+龍頭股股東減持+銷量不及預期
前期漲幅過高,獲利了結因素打壓股價。
新能源汽車板塊持續上漲積累勢能促使資金獲利了結,對股價產生衝擊。就新能車(159806)看,從今年3月25日低谷截至7月13日收盤的不到4個月時間內,累計上漲約75.08%。從走勢圖來看,這段時間內幾乎連續上漲,下跌時間佔比較少。因此,上漲勢能積累強化資金獲利了結情緒,於7月14日進行了一次回撥。
股東減持,引發市場擔憂情緒加劇價格波動。
最新披露易資料顯示,巴菲特愛將旗下的對沖基金喜馬拉雅資本上週四(8日)減持新能車龍頭比亞迪H股714.4萬股,每股均價報227.6229港元,套現逾16.26億元,於公司H股部分的持股比重由7.03%降至6.35%。此番減持引發市場對巴菲特減持的擔憂。下降壓力由H股傳導至A股,市場產生股價下降預期,配合新能車板塊獲利了結帶來的下行壓力,引發市場流動性踩踏。截至7月14日收盤,比亞迪收跌7.47%報245.29元/股。
7月上旬汽車銷量資料不及預期。
今日引發板塊調整的原因可能是中汽協釋出7月上旬產銷快報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38.9萬輛,同比下降37.5%。其中,乘用車生產同比下降36.2%。
以中汽協今年4月-6月資料為例,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中汽協統計的重點車企的同比數字-5.1%,-13.9%,-36.6%,而最終的資料是+9.0%,-3.4%,-13.8%,存在較大誤差。銷量下降引發市場對未來成長性的擔憂,配合減持、下行壓力等原因,加劇了價格變動。
基本面:景氣度持續。
根據興業電新朱玥團隊的獨家排產資料顯示,預計7月國內電動車排產24萬,預計內銷21w,淡季電動車產量再創新高,基本面強勁。預計2021-2025年電動車銷量複合增速30%-40%(對應2025年銷量約1600w-2200w),鋰電池需求複合增速約40%,國內鋰電公司全球份額提升,預計年化複合增速至少在40-50%+。同時新能車龍頭企業擁有較強產業護城河,未來有望持續維持高成長和高利潤。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電池、電池材料等企業業績增速高增,無論是上游礦產、化工還是中有電池裝機量等資料暫時看不到拐點的跡象,目前市場增速完全可以支撐當前的市場估值,而短期的高低估值切換也不影響中期向上的格局。換句話說,只要沒看到增速拐點,就不會殺邏輯。另外政府正在加緊推進碳中和,碳達峰,並且碳排放交易有望在7月落實,而整個新能源是實現該目標當中重要的一環,短期政策依然可以給予支撐。
估值情況: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估值PE目前為160倍左右,處在近一年分位數高位。但由於新能源汽車基本面向好,未來成長性可期,中報臨近估值有望被消化。
後市展望:
新能車板塊基本面長期向好,國內方面,伴隨著“十四五”週期的開啟,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援逐步加強,2035技術路線圖的逐步落地實現,新能車的產銷將進入持續向好的景氣週期,近期多個品牌新款車型上市,有望帶動市場銷量。
全球來看,中信研究員指出,中長期看,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趨勢不可逆轉,判斷2025年中國、歐洲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20%。而2020年全球新能源車產銷不到300萬輛,滲透率僅3%。
新能車板塊出現短期技術性調整。但調整不足懼,估值有望被強勁的基本面消化。待到技術面完美調整完畢,技術面與基本面有望產生共振,看好此次市場下殺後帶來的成長彈性。看好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投資者可以繼續採用“逢低+分批”的方式來佈局,分享行業中長期成長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