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電費融資”,以大資料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

盤和林:“電費融資”,以大資料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據新華社訊息,近幾年,供應鏈金融服務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的作用不斷顯現。資料顯示,2021年南方電網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已達351.68億元。今年3月,南方電網釋出的產業金融規劃顯示,“十四五”期間這一數字將達1500億元。截至2022年10月底,“南網融e”和“南網e鏈”已經與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郵儲銀行等10多家金融企業攜手,服務超3萬家企業,累計向用電客戶及供應商提供低成本融資152億元。

發展實體經濟和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是穩經濟、保民生的重大議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電費融資”的核心在於以電力大資料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用電力大資料等數字技術推動資金鍊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筆者認為,這是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數字金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提供新動能。

融資難、融資貴仍是融合發展的重要難題

近年來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大資料流通、分析、創新技術日益完善,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智慧服務模式、新產業模式,新業態,促使產業經營效率與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隨著大資料和實體經濟融合的範圍不斷擴充套件,融合的強度不斷增大,許多新興的主體不斷湧入,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比如公共服務、金融業務、物流、零售、文體、農業、智造業等等,透過數字化變革降本增效、提高了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不可否認的是,在近兩年數字化變革下,各行各業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融合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是當前制約數字和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化融合發展,完善融合生態,需要以融合需求為引導,最大化資料價值,著力解決資金問題。

一方面,發揮財政政策的支援和引導作用,透過專項資金、大資料產業發展基金的支援和引導作用,強化對企業的資金支援,同時加大對金融融合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暢通社會資本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促進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創新,倡導實體經濟行業或者金融行業積極搭建產融對接平臺,多方面舉措強化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資金支援。

智慧金融,助力實體經濟解決融資困境

事實上,經歷過近幾年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改造和發展,金融行業在大資料的助力下,生態不斷豐富,業態呈蓬勃發展之勢。金融機構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分析借款人的資料,為投資者定製專屬個性投資組合。比如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知名券商,已經開始紛紛佈局大資料智慧投資顧問領域,為使用者提供更到的投資收益方案。通聯支付發行的“浙商大資料智選消費”基金,就是大資料進行資金配置的一個現實案例,透過大資料將資金更多的配置到景氣度好的行業上。

同時,透過建立大資料風控模型,對資料進行挖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交易中的風險,有利於即使止損,有助於提高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傾向。比如廣大銀行就利用大資料技術,實現對企業客戶進行篩選,實踐結果顯示,透過大資料分析釋放了預警訊號的企業,其6個月後發生違約的機率為27%,明顯高於基於專家傳統規則模型的預警機率。

其次,利用金融資料的的深層次分析,形成客戶的精準畫像,對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品的定價更為科學。

最後,透過大資料金融科技的幫助對小微企業授權評估,讓沒有徵信記錄的小微企業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務,比如,人民銀行寧波中心支行建成的普惠金融信用資訊服務平臺,成為了64家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等重要的授信和風險管理平臺,日均查詢量超過7000筆。

“電費融資”,以大資料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

而除了金融行業本身與大資料的創新融合發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金融業務的多方跨領域融合和協同,為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比如金融機構利用農業大資料建立農民信用體系,提高對農業領域金融風險的把控能力,降低了農業領域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比如建行黑龍江分行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啟動的“全省農村金融創新服務工作”將農業大資料和金融科技相互融合滲透,為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低成本、辦理快的優質金融服務。

而南方電網供應鏈金融當前開展是以鏈主企業為核心,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從而使得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能夠利用存貨和應收賬款等流動性資產作為抵押從銀行獲得信貸。南方電網解決了一個問題,供應鏈上的企業,是供應商,其實也是南方電網的電力消費者,所以可以從電力資料上加深對這些中小企業的瞭解,這樣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方面,鏈主企業對於上游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信心就更足,而銀行也會找到一個很好的徵信參照,讓供應鏈金融開展起來更加順暢。

不論是藉助農業大資料還是供應鏈金融,事實上都是為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瞭解決融資困境的新思路,而這條路徑不僅僅強調金融市場本身的創新融合發展,更加鼓勵不同市場,不同行業,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不同企業和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協同。

但是也應當看到,大資料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尤其是跨界的融合發展,產生了許多跨區域、跨領域的業務,對當前本就不健全的資料制度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比如缺乏法律匱乏,缺乏資料管理安全標準,基礎設施支撐有待完善、人才培育和技術創新的匹配,而這些不僅僅是緩解融資困境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更是未來促進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完善融合生態和最佳化融合環境的重要舉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86 字。

轉載請註明: 盤和林:“電費融資”,以大資料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