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月CPI重回“2時代”豬肉價格連續降12周

由 許愛花 釋出於 財經


  食品價格漲幅收窄帶動CPI大幅下行,豬肉價格已連續12周下跌,專家預測全年CPI維持在3%以內

  連續三個月大幅下行後,5月CPI重回“2時代”。國家統計局昨日釋出的資料顯示,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漲幅比4月回落0.9個百分點。食品價格漲幅的收窄是5月CPI回落的主要原因,其中,5月豬肉價格環比、同比漲幅分別下降了8.1%、15.2%。

  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表現看,5月PPI環比降幅收窄,同比下跌3.7%,創下2016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在業內看來,PPI降幅繼續擴大,需關注企業經營壓力,全方面擴內需的措施需要加大力度。不過,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雖然當前PPI下行壓力較大,未來有望觸底企穩。

  1 緣何大幅下行?

  食品價格漲幅收窄為主因,豬肉批發價每公斤已跌破40元

  今年1到5月物價出現趨勢性回落,最近三個月更是大幅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食品價格漲幅的收窄是5月CPI回落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5月食品價格上漲10.6%,漲幅回落4.2個百分點,延續近三個月快速回落態勢。其中,豬肉、蔬菜價格的下行加快,加上去年同期價格基數小幅抬高,帶動5月食品價格漲幅快速回落。

  從豬肉表現看,商務部監測資料顯示,5月11日至17日當週,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8.91元,這也是春節後豬肉批發價格首次跌破每公斤40元。據記者統計,商務部資料可查的範圍內,從3月2日到5月24日,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2周下降,從3月2日至8日當週的每公斤49.11元,直接降至5月24日當週的每公斤38.24元。

  國家統計局昨日表示,隨著生豬產能進一步恢復,豬肉供給持續增加,加之氣溫升高,消費進入淡季,5月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下降8.1%,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

  從蔬菜價格的表現看,各地自產鮮菜大量上市,價格繼續下降12.5%,降幅擴大4.5個百分點,這也帶動蔬菜價格同比下降8.5%,降幅較4月明顯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5月糧食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漲幅也擴大至1.5%。對此,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一漲幅均屬近年來的較高水平,後期糧價走勢需要進一步關注。從非食品項看,5月非食品價格上漲0.4%,漲幅與4月相同。在王青看來,食品之外的CPI漲幅很低,意味著在前期復工基本完成之後,終端消費需求偏弱現象較為突出。

  2 未來走勢如何?

  下半年CPI漲幅將低於上半年,部分月份或低於2%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物價走勢,王青認為,從整體的消費市場看,終端需求不足問題仍會比較突出,物價缺乏全面回升基礎,6月CPI將大機率維持在2.4%左右。綜合未來物價走勢及上年基數變化,預計CPI有可能在8月之後再度出現較快下行勢頭。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則預測,下半年CPI漲幅將顯著低於上半年,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內。全年CPI同比平均水平也將維持在3%以內。“豬肉價格是影響食品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隨著生豬存欄量逐漸回升帶來豬肉供給增加,豬肉價格漲幅仍將收窄。疫情導致旅遊、餐飲、住宿、生活服務等消費需求偏弱狀況的恢復是個緩慢過程,整體需求偏弱,非食品價格可能仍將處於低位。”

  低物價為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唐建偉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心是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支援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困難人群。下半年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不管是頻率還是空間都可能小於上半年。

  3 如何看待PPI跌勢?

  PPI創4年來最大跌幅,三季度後有望觸底企穩

  5月PPI環比下跌0.4%,跌幅較4月收窄0.9個百分點。不過,5月PPI同比跌幅超預期加深,同比下跌3.7%,跌幅較4月擴大0.6個百分點,創下2016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一方面,前期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帶來石油天然氣、燃料加工、化工製造、黑色金屬等產品價格顯著下降;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工業需求減弱,導致PPI缺乏上漲動力。”唐建偉表示,PPI降幅繼續擴大,階段性工業通縮壓力加大,需關注企業經營壓力。全方面擴內需的措施需要加大力度,特別要重點聚焦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王青也指出,市場需求不足意味著短期內工業品通縮局面難以扭轉。不過,近期供需兩端積極因素帶動國際油價反彈,國內基建、地產等相關建築鏈條景氣度回升支撐工業品價格回暖,預示6月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唐建偉也持有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雖然當前PPI下行壓力較大,三季度之後有望觸底企穩。“隨著國內穩增長力度加大,基建投資以及各類生產逐漸復甦,內需的改善將緩解外需減弱帶來的衝擊。在國內積極政策支撐下,疊加全球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預計三季度之後PPI可能觸底企穩,到時候同比降幅有望明顯收窄,工業通縮壓力或將逐漸緩解。”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