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絲路話語:在困境中謀發展要有自我加壓的意識
本文轉自【每日甘肅網】;
在困境中謀發展要有自我加壓的意識
楊亮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等,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面對困難和挑戰,要想破題,心中必須常懷危機意識,時刻把“不進則退”的壓力感銘記於心,明白在困境中謀發展靠“等”是“守不住攤子”的道理,凡事要有衝鋒向前、克難攻堅的衝勁和闖勁,不為既有的些許優勢而沾沾自喜,不為取得些許成績而驕傲自滿,不為前進道路上的荊棘阻擋而畏縮不前。
困境,對意志薄弱者來說,那就是“攔路虎”,而對那些敢於在風浪中迎接挑戰的衝浪者來說,那就是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光鮮舞臺。之所以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關鍵還是對待壓力的態度,那些敢於挑戰的強者其實就是時刻保持自我加壓,永不滿足的力爭上游者。
自我加壓謀發展,首先要摒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意識。“小富即安、小進即滿”其實就是一種躺在“舒適區”的自我滿足,有躺在前人“功勞簿”上“摘果子”的意味,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缺乏上進心、毫無遠慮的狹隘自閉心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心態其實就是一種求穩求安、與世無爭的“守攤心態”,毫無“再上一層樓”的奮發自覺。所以,對有著紮實完備工業體系、厚重豐富人文資源、便捷通達交通區位、高效優質農業資源的我市來說,要想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殷實、更幸福,必須摒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意識,時刻秉持一種危機感,明白“靜觀其變”其實就是一種“坐以待斃”,因為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所謂的“優越感”從來都是在挑戰不可能、迎來新可能的那一刻生成的,那種自以為小富即可安、小進即可滿的“優越感”其實就是一種自封的滿足。因此,摒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意識,其實就是在為謀發展掃除心理障礙,為自我加壓賦能。
在困境中謀發展,要有本領恐慌的自我加壓意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國際、國內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發展環境都在時刻發生著變化。謀發展就需要從這些變化的趨勢和趨向中尋找商機,而能否捕捉到契合發展的機遇就需要有精準把脈市場風向標的警覺意識。而這種警覺意識的培養除了有對大局、大勢精準把控的前瞻視野和格局觀念外,還必須有“接得住”這些市場饋贈的知識儲備和應變之才。如果沒有統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真本領、真本事、真能力,這些大局、大勢所帶來的“紅利”也會從手邊溜走。所以說,心中沒有壓力,腦子中就不會有思路,手上更不會有切實可行的動作。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想在困境中把住新機遇既需要平日裡專注專業的點滴知識積累,更需要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不滿足感,在常學常新中自我加壓,在自我加壓中提高本領、增長才幹。
在困境中謀發展,要有守住優勢的責任意識。每個城市都有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而特色和優勢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其增長的速度就會漸趨放緩,但是放緩並不意味著提質增效的動能在降低,於是如何守住優勢就成為持續贏得新未來的關鍵。而守住優勢就要有自我加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知道,內心沒有危機感,是不會去主動培育新機的,尤其在面對各種挑戰的困境更是如此。所以說,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要想不蛻變為劣勢,首先就要有精益求精的韌勁,努力把強化優勢、再造動能的各項施策做精做細、做到極致;其次要有守正創新的堅強意志,在內心時刻保持一種往前衝一衝、闖一闖的行動自覺和動力意識,主動把壓力變為動力;最後要有搶抓市場機遇的急迫感,主動迎合市場需求,把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資料等要素資源最有效、最精準、最科學地配置和管理,以衝破危機的果敢意識,造就新動能、破除舊機制、贏得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