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星巴克拒收硬幣,干擾法定貨幣秩序極其危險

封面評論|星巴克拒收硬幣,干擾法定貨幣秩序極其危險

□ 蔣璟璟

近日,一位博主在某短影片平臺釋出影片,稱在一家星巴克消費時,店員表示不收硬幣。對此@星巴克中國 回應稱,在門店消費沒有拒收硬幣的規定,疫情期間更鼓勵顧客使用無接觸式的電子支付方式,對個別顧客的不佳體驗表示歉意。(中新社)

實際上,這已非“線下結算方式”第一次引發爭執與爭議。此前一段時間,部分商家曾高調標榜所謂“無現金”,隨即被監管部門嚴厲叫停。這之後,市場主體之於“現金支付”的牴觸,轉而變成了“只做不說”,頗有暗度陳倉、製造既定事實的意思。此番星巴克意外翻車,正是基於這一特殊的大背景。

需要釐清的是,此次星巴克事發被曝,實則是有偶然性的。此事的緣起是,一位短影片博主發起一個用硬幣購物的挑戰,主要內容就是將一堆硬幣花出去……從本質上說,這並非是正常的消費行為,而更近乎於是一次現場測試。很遺憾,星巴克沒有透過“檢測”!就個例而言,此事令人氣憤。而必須客觀承認,就整體大趨勢看,線下消費市場“現金支付”的處境,確乎是不斷惡化的。僅僅由於大部分人很好適應了這一變化,相關問題才沒有暴露、爆發而已。

誠然,就算某些商店“拒收硬幣”“不收現金”,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也沒有絲毫的不便。線下的場景化引導、“訓練”,讓人們熟練掌握了“電子支付”;而這反過來,這又助長了實體門店“拒絕現金”的底氣——在一定意義上,這一大趨勢是“進步”,但換個角度理解,則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綁架”,是“市場實踐之於法律法規的凌駕”。星巴克等商店的做法,觸碰了底線,也對某些人構成了實際的傷害。

必須重申,捍衛現金的流通和支付工具地位,是原則性的,是無條件的。這並不是說,一定要在總體的結算結構中,將現金的比例維持在某個位置。而是說,所有的實體經濟部門,都要預留預設和常態化保留現金結算的通道。唯有如此,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地位,才能得到完整的兌現。並且,這也是維護貨幣秩序、金融秩序、交易秩序的必然選擇。每一個門店都無權拒收紙幣、硬幣,這不屬於經營自主權的範疇,而是屬於法定的義務與責任!

一言以蔽之,可以不用現金,但在任何時候,包括硬幣在內,現金支付、現金流通的入口、渠道,都必當是常設的、暢通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0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星巴克拒收硬幣,干擾法定貨幣秩序極其危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