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監管摸底險資信用債交易!誰是大買方?揭秘六上市險企持倉動態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王宏)訊,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獲悉,監管近日在業內開展信用債市場風險情況書面調研,旨在全面摸清保險資金信用債交易情況和風險底數。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自去年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以來,監管和投資者對債券的信用風險高度警覺,各家公司也會認真排查信用債持倉的風險情況。

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六大上市險企在債券配置上偏好包括企業債與次級債在內的信用債。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配置比重分別達到了35.2%、40.4%和43.3%。但縱向上看,對於企業債的配置呈現下降的趨勢。

全面摸底信用債市場風險

據悉,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當前信用債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形式,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利率、流動性等風險;近期信用債市場發生個別高評級主體、國企信用債違約事件,對公司一季度末表內外資產質量有無影響,包括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債券違約情況、發行主體及關聯企業貸款資產質量,以及分紅險、萬能險投向信用債佔比,涉及違約信用債產品及金額等。

此外,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在直接、間接持有信用債方面的委外情況;保險公司對於直接、間接持有的信用債在投後管理上有哪些做法;如何與委外機構形成投資風控聯動;在投後上是否有過否決案例;對於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特別是信用風險管控和防範方面有何意見建議等。

某大型險企資管部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自去年華晨、永煤債券違約以來,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債券的信用風險高度警覺,必須做好管控。各家公司也都會認真排查信用債持倉的風險情況,並且及時報告給監管。

對於今年信用債的市場情況,某券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了不樂觀。該人士認為,信用債的發債主體主要是央企、城投、房地產和國企。央企債券收益率太低,滿足不了機構收益要求,這種情況下,保險機構會配城投、房企和國企。但三道紅線下,地產融資趨緊;同時,國企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永煤違約事件之後違約也比較難。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永煤債務危機之後,市場對信用債的擔心始終存在,尤其是對地方一些受疫情影響的聚集型產業和企業的兌付能力更加擔心,不少機構今年以來抱團一些優質的城投債,是今年債市的重要變化。城投平臺也會受持續的地產和金融調控影響。今年信用債市場預計仍是結構性突出的,高評級企業或盈利能力突岀的順週期行業會略好,低評級企業和地產類企業壓力仍大。

險企信用債配置情況如何?

上述險企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各家公司都會特別關注信用債違約情況,特別是信用債持倉情況較多的。那麼,險企目前持有信用債的整體情況如何?

某券商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國債政府債都被稱為利率債,一般認為是無風險的。信用債是政府之外主體發行的,約定了確定的本息償付現金流的債券,一般包括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次級債等。信用債的風險一般比較大。

由於上市險企披露口徑不同。財聯社記者對年報相關資料進行粗略統計,從持有情況看,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均配置了企業債和次級債。截至2020年末,中國人壽配置企業債和次級債的規模分別為4140.46億元以及1874.47億元;新華保險配置企業債和次級債的規模分別為598.64億元和586.83億元。

此外,中國太保配置企業債的規模為2613.08億元;中國太平配置企業實體債達到了1548億元,中國平安配置企業債的規模是2231.29億元。而根據中國人保年報中公佈的投資組合情況,配置企業債的規模是1726.13億元。

另一家大型險企資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壽險公司以固定收益資產配置為主,信用債、次級債都是固收類資產,與利率債、非標固收資產一起構成投資組合的組成部分。險企會根據信用風險的偏好和容忍度進行配置安排。

信用債配置比重呈下降趨勢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縱向上來看,近幾年來,六大上市險企近年來都減少了信用債的配置比重。

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0年間,中國平安的企業債配置佔比分別為24.8%、12.6%、9.6%以及8%,四年間變動了16.8個百分點。而在2015年末,中國平安企業債配置佔債券比重一度達到了33.4%。

此外,2017年到2020年間,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以及中國太保企業債配置佔比分別減少了11.5個百分點、11.4個百分點、14.8個百分點、7.6個百分點。中國太平的企業債配置則從2019年的38%減少到了2020年的31.4%。

對於上述減少信用債配置的比例的情況,上述資管中心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減少比重主要是非標固收的替代作用,本質上兩者都是信用風險,但非標犧牲了流動性、獲得了溢價,兩者可以替代,配置時主要看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