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管理類產品調整競速 與貨基同臺競技勝算幾何
《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已出臺近兩個月,備受投資者歡迎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正面臨資產投向、槓桿率等方面的調整。值得關注的是,新規拉平了現金管理類產品與貨幣市場基金等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則,有人道“基金歡喜銀行愁”。
“不懼與貨基同臺競技。”這是多家理財公司高管在被問及新規影響時給出的答案。在他們看來,現金管理類產品相較貨基仍具有投資和渠道方面的優勢,不擔心客群流失等問題,但這類產品一度是各家理財公司衝擊管理規模的“利器”,未來整改帶來的理財規模壓縮才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小規模理財公司轉型較快
新規明確過渡期至2022年底,當前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進度頗受市場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時瞭解到,部分規模較小的理財公司“船小好掉頭”優勢凸顯,整改進度較快;而部分現金管理類產品佔比較大的公司則進度有限。
某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高管透露,該公司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僅在300億元左右,且配置資產久期都較短,轉型壓力小。“我們在徵求意見稿出來後就開始做準備工作,此次正式稿出臺對我們衝擊不大,轉型方案也早就定好,按照方案做就行。”
但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業務人士則坦言整改並不易。“我們轉型比較早,但現金管理類產品佔比不小,要很快達到監管要求並不容易,只能在過渡期內努力向合規方向去靠。目前我們也在探索開發期限為7天、14天等短期限的產品來進行過渡。”
某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較大的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進行一些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的前期研究、規劃工作。“過早進行整改會壓縮理財產品在市場上的規模,且距離過渡期截止時間還早,我們有信心在過渡期內完成整改。”
總體而言,新規釋出前後,銀行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的存續數量變化並不明顯。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從現金管理型產品存續數量來看,7月現金管理型產品存續數量為496款,5月、6月現金管理型產品存續數量分別為489款、493款。
“在新規自實施起將有一年半的過渡期,以及目前存續銀行現金管理型產品佔整體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較高的背景下,新規作用在現金管理型產品的轉型上,或將存在滯後效應。”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雪花認為。
擔憂規模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以來,可使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由於淨值穩定、申贖方便等特點備受投資者青睞,成為了理財淨值化轉型的重要方向,亦是過去兩年銀行理財總體規模企穩回升的重要增長點。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3.40萬億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4.16萬億元,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03萬億元,其中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為7.34萬億元。
隨著現金管理類產品不斷規範,銀行理財或失去昔日的高增長點。前述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坦言,公司有信心按時完成轉型,不過在節奏上卻有一些顧慮。“前兩年現金管理類產品被用來衝規模,增長得很快,我們也擔心過早完成整改會否導致管理理財規模較快下降。”
除規模下降外,收益率也是考慮因素之一。陳雪花表示,目前現金管理類產品相對於貨幣基金在收益率上存在一定優勢,但產品投資範圍還未完全符合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目前存續的產品中仍有少量產品投向權益市場;投向固收的產品中有少部分配置了AA+以下的債券;部分產品槓桿率超過規定水平。
此外,在上述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高管看來,部分公司整改程序較慢還存在客觀原因。“一是過渡期時間較長,如果從現在開始不再配置長久期資產,隨著時間推移,臨近過渡期結束時進行部分資產的切換工作也來得及;二是部分產品已經配置了長期限資產,例如二級資產債、永續債等,只能慢慢消化。”
與貨基競爭各有優勢
隨著監管拉平,現金管理類產品將與貨幣基金站上同一起跑線上。普益標準資料顯示,從市場平均收益率來看,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產品7月平均收益率較6月下降約0.02個百分點,收益率變化尚不明顯,其整體收益率仍比貨基高60至80個BP。
隨著整改逐步推進,銀行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昔日優勢是否會消失,與貨幣基金競爭勝算幾何?
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未來現金管理類產品相對於貨幣基金的收益優勢將逐漸消失,銀行理財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此外,作為支撐整個銀行理財規模企穩回升的重要產品型別,現金管理類產品如果增長乏力,理財產品總規模可能也會受影響。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在投資範圍上現金管理類產品與貨幣基金雖然十分類似,但前者或可透過投資私募債、PPN等非公開債券開展“品種下沉”策略,小幅做高收益。另外,現金管理類產品可以和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進行連線,同時依靠母行銷售渠道仍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上述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高管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優勢亦有信心,她表示,這類產品比的就是流動性管理,銀行的客戶是零售客戶,流動性管理壓力小。銀行理財在場景設計方面更貼合客戶需求,對客戶需求的響應很及時,因此並不擔心客群流失問題。
曾剛表示,下一步銀行理財需豐富產品型別、培養核心投資能力,在短期內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尋找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替代,例如開發短期定開類產品等。除了產品和投資能力的層面外,銀行還可以圍繞個人財富管理的需求打造綜合化平臺,由此將原本的價格競爭轉化為平臺競爭,利用好銀行的客群和科技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