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騰訊新聞與富途證券聯合釋出,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2021年2月24日午間,港交所釋出2020年業績報告,財務業績連續三年報喜,其中,2020財年的收入及他收益總額達192億港元,較2019年上升18%,而股東應占溢利亦增加23%至115.05億港元。
然而因週三早間(2月24日)印花稅上調等資訊,當日港交所股價表現較為疲弱 ,不過該如何看待港交所這份財報及後續發展呢?
一、互聯互通是交易額的關鍵
2020年是滬港通開通六週年及深港通開通四週年,截至 2020 年年底,滬深港通的北向交易及南向交易累計成交金額分別超過人民幣 40 萬億元及 14 萬億港元。相較 2014 年(滬深港通推出首年)年底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共持有的 A 股達人民幣 865 億元,於2020 年年底增至人民幣 2.3 萬億元,而內地投資者持有的香港上市股份亦已由 2014 年年底的 131 億港元增至 2.1 萬億港元。
交易所的業務核心=資產+投資者。
從聯交所的股本日均交易額增長情況來看,北水(中國內地投資者)南下資金較為迅猛,為香港交易所2020年的交易總額增長提供了較多貢獻,60%的日均成交金額的增長,也使得香港交易所2020年營業收入中的交易費同比增長62%,港交所的交易額的增長與相關營業收入增長高度一致。
而南下資金的交易則與A股相對港股有較高的估值溢價,大量A股基金和大戶拋售預期收益率隨著前期大幅上漲的A股而進入港股市場,不僅如此,港股上市企業中,許多優質企業吸引中國內地投資者南下投資,從互聯互通每週資料中可觀察,資金南下的進度遠快於北上的效率。
資金南下與資產選擇程度相關,2020年12月,在港股上市的合資格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獲納入滬深港通的南向交易。另外,由2021年1月起,內地年金基金獲准在特定情況下透過滬深港通投資香港市場,又就港股與A股 ETF互掛計劃與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香港和深圳各有兩隻ETF於2020年10月分別在聯交所及深交所上市。
在2020年,大量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使得港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越發具有科技屬性,吸引大批風險資本赴港投資,這是未來成交量繼續增長的關鍵。
不過上述情況都是已經發生的情況,屬於相對靜態,對於未來的資產情況演化,才會決定港交所的交易總額演化,並且進一步影響收入利潤演化,那麼港交所在獲取優質資產赴港上市方面又做的如何?
二、資產情況是長期基石
港交所一項重要的競爭優勢在於「靈活的上市制度」,這吸引了大批在其他交易所難以上市的企業赴港上市 。
在2020年,香港交易所公佈了一系列《上市規則》修訂,在提升香港市場吸引力及效率的同時,繼續為投資者提供適切的保障。有關修訂包括:擴大現行不同投票權架構制度,容許具有法團不同投票權架構而又符合若干規定的發行人進行第二上市;最佳化第三十七章專業債務制度;以及實施無紙化上市及認購機制等。
根據2020年的年報顯示,港交所全年新上市公司達154家,集資額較 2019年增加 27%,是 2010 年以來最高的單一年度集資額,其中 64%來自50家新經濟公司,其中包括 22 家根據新上市制度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及/或第二上市公司,其新股集資額共計1649億港元,高於2019年根據新上市制度上市的10家公司合共集資1173億港元。
實際上,制度改革給港交所帶來了發展紅利。自 2018 年推行新上市制度後,香港在短短兩年內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2020年港交所也迎來了多隻全球最大型的新股,包括在6月上市的京東及網易(均為第二上市),集資額分別達350億港元及240億港元。
對於港交所而言,目前最大的競爭變數在於科創板在發行機制上進行改革、以及納斯達克吸引一批新經濟企業赴美上市,從當前競爭格局來看,科創板進一步改革效率暫未顯現,同時對於中國內地企業而言,赴港上市在因大國摩擦產生的「退市風險」會相對較低,2021年還會有新股市場持續吸引大批公司準備來港發行新股,因此,港交所整體還將吸引大批優質企業赴港上市,這會使得港交所的長期交易環境日趨向好。
三、港交所的戰略與後續展望
當前,香港交易所的願景是要成為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連線中國與世界。目前香港交易所已經是資金進出中國內地的主要市場,而港交所希望可以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一方面增加對中國和亞洲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提升港交所作為亞洲市場對於國際市場的重要性,成為投資者和發行人在亞洲時區的首選市場。
港交所的願景是「成為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連線中國與世界 」,這是支援港交所 戰略規劃的主要基石,戰略上聚焦「立足中國」、「連線全球」及「擁抱科技」三大支柱。
港交所在戰略上一直是向著三項施力:
(1)立足中國,透過雙向資本流動實現:a.利用北向通系列計劃,促進中國內地資本 市場國際化;c.利用南向通系列計劃,便利中國內地財富實行多元資產配置;
(2)連線全球,主要體現於兩方面:a.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b.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亞太區投資產品;
(3)擁抱科技,以實現兩大目標:a.加快主營業務現代化程序,提效率、保增長;b.拓展新機遇、探索新天地。
目前該項策略已經進展至最後一年,按照當前戰略繼續推行下去,港交所的基本面繼續改善將是大機率,新的總裁將在該戰略告一段落後,也許會提出新的戰略。
不過目前對於港交所的投資者,最大的風險還是來源於其他資本市場的下跌,港股作為離岸市場,與其他市場在歷史上是屬於高互動的,漲跌速度都較為迅猛,目前看好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的邏輯是A股和美股的流動性外溢,如果其他市場出現較快程度下跌,會直接影響港交所的總成交額 ,進而影響業績,這也是港交所業績週期性的重要體現。
不僅如此,除外圍市場而言,自身市場的交易制度也會影響港交所中短期業績,比如最近預期可能會出現的印花稅上調,也會對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不過港交所的長期發展仍取決於「資產+投資者」,對於港交所的中短期投資者而言,需要在關注公司本身基本面持續好轉的基礎上 ,留意其他市場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