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柯達股價詭異暴漲背後:兩天成交量接近此前日均的3000倍

騰訊新聞《潛望》 紀振宇 7月29日發自矽谷

美國時間7月29日,柯達的股價出現瘋漲,連續十多次“熔斷”甚至都未能抑制投資者蜂擁而至的熱情。

造成股價暴漲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本週二宣佈,柯達將承擔製造用於應對新冠病毒藥物成分的重要任務。基於國防制造法案,美國政府將向其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柯達方面也在當天確認了這一訊息,稱將生產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局所認可的美國目前所短缺的重要藥物成分。

訊息一出,柯達的股價立即飆漲,週三盤中多次觸發熔斷,本週柯達的股價漲幅超過2000%,市值已經從上週不到1億美元,漲至目前的已經接近20億美元。

柯達的股票還能漲多高?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你甚至找不到分析師對其設定的目標價來作為參考,因為沒有任何一家機構的分析師在cover這支股票,自從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後,柯達在資本市場中,一直是一個被遺忘的存在,股價長期徘徊在低位,交易量小的可憐,幾乎無人問津,直到本週這則大訊息的出爐。

對於柯達這家曾今的巨頭而言,轉型藥物成分生產,或許是一個重振當年輝煌的契機,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其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這是美國欲擺脫藥物生產對外依賴,重奪產業鏈上游的戰略手段,作為一家純正的美國公司,柯達正是美國政府在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最佳選擇物件之一。

柯達迎來新的轉型機遇

毫無疑問,柯達是又一支直接受益於新冠疫情的股票。根據公佈的訊息,柯達將生產用於製造被特朗普一直宣稱對新冠治療有效的羥氯喹的成分,這也解釋了柯達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股價飆升的直接原因。

但除了與新冠疫情直接相關之外,昨天的訊息可能標誌著柯達將朝著一家藥物成分提供商的方向進行徹底轉型的開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昨天的新聞釋出會上稱,這是讓藥物生產重新回到美國的重要突破,他表示未來柯達將不僅生產基因類藥物的成分,還將以“成本更低廉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方式”,生產用於製造許多藥物的基礎成分。

當天同時宣佈的授予柯達的7.65億美元貸款,則是特朗普第33次動用美國國防生產法案,目前該法案支援的合作專案總金額已經達到32億美元。在新冠疫情期間,特朗普動用該法案支援包括呼吸機、口罩等在內的醫療裝置的緊急生產。

柯達執行長Jim Continenza表示,柯達在化學和高階材料方面有著超過100年的悠久歷史。“現有的基礎設施將讓公司很快的投入的生產。”

經營業績持續慘淡

作為一家曾經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柯達近年來的經營業績一直未能擺脫慘淡的狀態。從財報中也不難看出柯達近年來仍在不斷出售處理旗下不賺錢的資產,業務持續收縮,艱難求生。

單純從財報上來看,也不難看出柯達是一家毫無生氣的公司。2019年全年柯達的銷售收入為12.42億美元,較2018年減少5.9%,同時研發投入為4200萬美元,同比減少12.5%,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例進一步從4%下降至3%。

從具體業務部門來看,柯達旗下的列印系統業務收入在2019年為8.36億美元,佔到全部總收入的67%,其次是品牌、膠捲和影像部門,2.09億美元的收入佔全部總收入的16.8%,兩個部門收入合計佔比超過80%,但即便是收入比例最大的業務部門,收入也是呈現連年下滑的尷尬局面。

2019年持續性業務出現9100萬美元的淨虧損,當年依靠出售旗下資產獲得的2.07億美元淨收入,才實現了利潤為正。

2019年,柯達僅實現了1200萬美元的經營性現金流,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依靠應付賬款增加導致當年實際付出的現金減少而勉強獲得。投資性現金流實現3.11億美元,但主要是依靠出售旗下資產一次性獲得,融資性現金流為-2.98億美元,主要用於償還之前的貸款。

截止到2019年底,柯達在全球擁有4922名員工,其中約2000多人在美國本土,其他則是在美國以外的員工。柯達方面稱,獲得的政府貸款將至少能夠新增360個工作崗位,並間接支援額外1200個工作崗位。

慘淡的經營業績和毫無希望的前景,也讓柯達這支股票在資本市場中幾乎無人問津。在本週之前,該股票的日均交易量不到10萬,股價在近兩年來長期徘徊在低位。在訊息公佈之後,週二和週三連續兩個交易日,柯達股票的成交量都達到了近3億手,成為這兩天美國二級市場交投最為活躍的股票,遠遠超出很多交投活躍的日均交易量在5000萬手以上許多指數基金。

為何是柯達?長期戰略考量

柯達無疑是商業史上最經典的案例之一,曾經的柯達是一家科技巨頭,依靠強大的科研實力,在當年是和如今的蘋果、谷歌比肩的巨頭,1973年,柯達在全球的僱員超過12萬人,1975年,這家公司發明創造了全球首款數碼相機,但接下來卻並沒有抓住相機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契機,經營狀況急轉直下,於2012年宣佈破產。

為了維持經營,柯達不得不大舉變賣旗下總價值高達5.25億美元的專利資產,令人唏噓的是,接手這些資產的,正是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等科技行業新貴。

如今的柯達,已經是舊時代的代名詞,但隨著昨日的這則重磅訊息的宣佈,這家昔日的巨頭似乎又迎來了新的轉機。

在許多人印象中,柯達曾經最大的業務是膠捲生產,但如今卻要生產藥物成分,這樣的業務跨度是否太大了?其實早在1988年,柯達就曾涉足醫藥領域,當時這家公司創辦了新的藥品部門,並在當年收購了一家名為Sterline Drug的藥廠,根據柯達公司歷史簡介,可到在收購完成後,開始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成分製造和銷售工作,但僅僅在6年後,柯達便將旗下的醫藥業務出售。

柯達執行長Continenza在訊息公佈當天的宣告中強調,柯達為能夠增強美國自主生產關鍵藥物成分保持民眾安全而自豪,透過運用柯達大量的基礎設施和在化學生產方面的專業技能以及創新和質量控制的積澱,柯達將扮演美國重返藥品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未來藥物成分生產業務可能佔到30%-40%的業務比例。” Continenza稱。

特朗普政府稱,柯達最終將生產25%的對於所有非生物和非抗菌類美國基因藥物成分至關重要的成分。

根據柯達2019年財報顯示,旗下在全球擁有或租賃的用於運營、研發和生產以及營銷的辦公地點和工廠總面積為1200萬平方英呎 ,此外柯達還向第三方租賃了100萬平方英呎的廠房。

目前,柯達在位於其總部所在地紐約州的Rochester設立柯達實驗室作為其主要的研發中心,此外,在美國其他一些地區以及加拿大、以色列、德國、日本和中國也都設立有研發部門。柯達稱,研發部門與生產和銷售部門緊密合作,以研發新的產品和應用滿足當前以及新的市場需求。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得到美國政府直接支援的柯達轉型,是為了進一步降低美國藥品生產對外依賴。目前中國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藥品活性成分供應方,美國大量從中國進口藥品原材料,根據IHS Markit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39億美元的藥物原材料,較上一年增加了近25%。白宮負責國家供應鏈策略的政府官員稱,藥品生產從美國轉移至海外的趨勢從1970年代開始,主要原因是為了節約成本。

根據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局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 2019年一次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所提供的資訊顯示,為美國藥品市場提供活性藥物成分的生產商,72%來自於美國以外,其中13%來自於中國,18%來自於印度。

潛望|柯達股價詭異暴漲背後:兩天成交量接近此前日均的3000倍

對於國際衛生組織認定的370種關鍵藥物,用於生產這些藥物的成分製造工廠在全球共有1079座,其中中國有166座,佔16%,美國221座,佔21%,剩餘687座位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The number of Chinese facilities producing APIs for the U.S. market has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part of a massive move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offshore. This movement is being driven b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desire for cost savings and less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bsent any intervention, FDA believes that this trend is likely to continue.

Woodcock在聽證會上表示,在過去10年中,為美國市場提供藥品成分的中國工廠數量在持續增加,這是大型藥廠紛紛將生產轉移至海外所導致的結果。這些舉動主要是受到醫藥行業希望壓低成本以及緩解面臨的環境保護監管壓力而做出的。

“如果沒有任何干預,FDA相信這一趨勢很可能還將持續。”Woodcock說。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稱,他越來越擔心美國在藥物生產的關鍵原料成分方面對外國的依賴。

“這並不是跟中國或印度或任何國家有關,”納瓦羅在一則宣告中稱,“這是關於美國正在將藥物供應鏈轉交給全球的血汗工廠、汙染地和避稅天堂而使得美國丟失了藥物生產的獨立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705 字。

轉載請註明: 潛望|柯達股價詭異暴漲背後:兩天成交量接近此前日均的3000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