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對基建投資既不能“過猶不及”也不能“因噎廢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透過基礎設施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會帶來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在實踐中解決的,我們既不能“過猶不及”也不能“因噎廢食”。

餘永定對於這一觀點,給出了多方面的解釋。首先,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的比重不超過50%,它是逐年下降的。現在消費在GDP中的比重是55%,加上進出口的佔比,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的比重是40%多。和西方國家相比,毫無疑問中國投資的佔比是比較高的,但它一直在下降,而且在最近幾年下降速度很快。

第二,關於有沒有錢進行投資的問題,從經濟學家的角度,要看儲蓄是否足夠。如果儲蓄不夠,投資就要借外債了。中國從改革開放至今,基本都是儲蓄大於投資。中國一直是經常專案順差,這本身意味著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此外,如果沒錢的情況下進行投資,就會產生通貨膨脹。目前中國核心通貨膨脹率小於1%——這一資料對於發展中國家太低了,而且PPI生產指數也是持續負增長很長時間。這樣,從貿易順差、通貨膨脹這兩方面來看,說明我們還是有錢進行投資的,現在投資者(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存在相當嚴重的“資產荒”問題——有錢沒有好專案、沒處投資。政府支援的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中國目前基礎設施投資的客觀需求是巨大的。剛才我已經提到,光是建設地下管廊、改善自來水設施、修建停車場我們就需要花數以萬億計的人民幣。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雖然不能馬上帶來商業回報,但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使中國經濟增長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所必不可少的。

第四,中國目前經濟處於有效需求不足的時期,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創造“擠入效應”,帶動私人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作用”一般也比較高,可以帶動對上下游企業產出的需求,甚至可以帶動消費。在當前企業投資慾望普遍不強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的意義尤為重大。

第五,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在改善經濟結構上發揮其他投資無法發揮的作用。例如,當前所說的新基建就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

第六,基礎設施投資同製造業投資類似,是一種“迂迴的生產”,基礎設施投資改善了經濟增長的長期前景。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是一次性的。同消費不同,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提高整個經濟生產效率,從而提高潛在經濟增長速度。

第七,基礎設施投資也有個時間維度問題。許多基礎設施專案,“晚搞不如早搞”。早搞早收益,同時越拖成本會越高。到一定時候,某些基礎設施投資就可能搞不成了。當然,掌握好度也是十分重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8 字。

轉載請註明: 餘永定:對基建投資既不能“過猶不及”也不能“因噎廢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