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民航漸進式“鬆綁”國際航線開始結束“曲線進京”

由 弓四清 釋出於 財經

(王瀟雨 攝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

客運吞吐量最高曾達到全球第二位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下稱“首都機場”)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天時間裡雖然沒有切斷與全球諸多重要航空樞紐的交通聯絡,但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國際航班大規模停航以及在防控需求下執行的諸多限制性政策影響,已經很久沒有重現往日旅客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

首都機場的現狀也是COVID-19疫情對民航業造成巨大沖擊的一個縮影。此前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在年初疫情爆發高峰過後相關的限制性政策並未有所鬆動,比如從3月起為了防止疫情從境外迴流國內,“第一國門”首都機場就對為數不多的國際航班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第一入境點”政策加以限制。但這一局面從9月3日起終於得以改變,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宣佈自當日起,將先行恢復泰國、柬埔寨、巴基斯坦、希臘、丹麥、奧地利、瑞典、加拿大等8個輸入病例較少國家至北京的9個航班。

部分國際航線開始直飛北京

9月3日6時47分,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CA746航班執飛的金邊-北京航線航班在首都機場降落,成為在“第一入境點”政策限制區域性解除之後,時隔一百五十多天首都機場迎來的第一個定期直飛國際客運航班。

從3月23日開始執行的首都機場“第一入境點”政策使得首都機場所有定期國際客運航線都無法直接飛抵首都機場降落,而是要首先根據相應的安排在“分流”機場降落,並提前進行相關的檢驗檢疫工作之後才能繼續飛往北京。這一政策實施之後,雖然最近幾個月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定期客運航線恢復速度在加快,但復航的航線更多集中在上海和廣州等城市,“分流”造成的諸如地面保障、機組工作時間超時以及一旦出現其他問題分流機場可能無法更好處置等問題,都成為首都機場恢復更多國際航線的阻礙。

“國內航空公司還好說,不管在哪個機場分流出現問題處理起來都方便,但對外航來說就不得不考慮更多問題,比如飛機出現故障怎麼修理?機組超時執勤還需要更換,再就是增加一個起降帶來的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增加等問題,所以很多公司即便更希望復航北京航線也不得不暫時先放棄,”一位國有航空公司的中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僅影響到國際業務,實際上對首都機場總體的客流恢復速度都造成了影響。”

相對更嚴苛的防疫政策使得首都機場在民航業進入快速恢復週期以來回暖相對緩慢,根據民航資料分析機構飛常準釋出的民航執行報告顯示,在國內千萬級客流機場航班量恢復資料來看,5月就已經有32個國內機場出港航班量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0%以上,而首都機場當月恢復還不到40%。而受到6月北京疫情防控再度升級的影響,當月首都機場出港航班量更跌至去年同期的30%。

航企積極響應

隨著國內基本解除人員流動限制,跨省旅遊以及商務活動開始恢復,一些機場的航班量從7月到8月開始飆升,比如三亞鳳凰機場8月出港航班量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112%,當月全國有87%的千萬級機場出港航班量恢復至去年同期80%以上,但首都機場8月航班出港量仍未達到去年同期的60%,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仍有龐大的國際航班或是無法直接進京,或是暫時沒有恢復運營。

而相比之下從7月開始眾多歐美和中東地區大型航司紛紛開始重啟中國航線之時,首先都選擇從上海或是廣州開始。

好在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尤其是從8月開始實施的境外旅客需持核酸檢測報告搭乘飛往中國航班的新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國內對於境外輸入的檢驗檢疫壓力,因此按照一直以來“漸進式”放鬆對國際航線的管控思路,也使得諸多限制政策開始逐漸鬆動。再就是此前曾經要求航空公司入境國際航班客座率不超過75%的限制也開始在一些疫情不嚴重國家相關的航線中不再做硬性要求,實際上都預示著中國正在可控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恢復航空運輸業的正常運轉秩序。

對於航空公司和機場而言,經歷了大半年損失慘重的至暗時刻,也極度渴求行業早日迴歸常態,因此也更為積極對政策變化第一時間做出響應。國航9月3日釋出公告,宣佈將金邊、雅典、哥本哈根、曼谷、斯德哥爾摩、維也納以及溫哥華至北京的航線從9月3日至9月14日陸續開始恢復直接從北京入境。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5場新聞釋出會上表示,9月3日起“穩步有序恢復直航北京國際商業客運航班,試執行階段每日直航航班人數統籌掌握在500人左右。”

【來源:華夏時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