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兩市股指早盤窄幅震盪,午後大幅下探走低,滬指跌幅超1%,創業板指跌逾2%,科創50指數大跌逾3%。截至收盤,滬指跌1.3%報3329.74點,深成指跌1.76%報13428.4點,創業板指跌2.13%報2644.14點,科創50指數大跌逾3%。兩市合計成交9785億元,創業板指成交2656億元。
華龍證券重慶新華路營業部投顧團隊認為,今天市場整體做多熱情不足, 指數呈現區間震盪走勢,創業板在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後,做多熱情有所消退,新上市個股多數回撥建議穩健的投資者,可以等待市場進一步企穩,在未明確轉向前保持謹慎態度。
漲停個股銳減至5家
創業板結束了三連漲
創業板指數方面,早盤還展開幾波上攻,都未能有效攻克20日均線,無奈跟隨主機板步伐,由漲轉跌,並將跌幅擴大至2%以上。個股方面,8月24日上市的首批註冊制新股多數走低,卡倍億、康泰醫學、金春股份、安克創新等跌幅超15%。存量個股方面,西部牧業、天山生物、永清環保等5股漲幅達20%封漲停,中環環保等8股漲幅超10%。
國盛證券表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受到各路資金的聚焦,並有部分存量創業板個股低價股受到遊資青睞連續兩個20%的漲幅,各路資金在試探新規下的個股操作思路。重慶國元證券投顧團隊分析師進一步指出,今天新交易制度下所產生的“硬幣兩面”效應正處於顯現的過程中——創業板跌超10%的個股近20只,其中不乏中高價股;漲停個股銳減至5家,依然是10元左右的低價股,加上漲超10%的個股家數,與跌超10%的打成平手,資金多空博弈的殘酷性深刻體現。
華龍證券重慶新華路營業部投顧團隊分析師表示,整體看,創業板塊結束了三連漲,對市場人氣影響較大,盤中個股跌幅迅速擴大,帶動其他板塊跌幅有所擴大,成交量儘管有所上升,但空頭仍佔主導,仍需要進一步的做多增量資金。當前走勢來看指數處於關鍵位置,若形成突破,市場進一步調整機率較大。
滬指跌破3334點
日K 線現三連陰
在滬深指數方面,今天滬指小幅低開,隨後雖有上衝但遇阻回落,在20日均線區域有所抵抗,大盤在3334點一度出現止跌跡象,卻難敵空方力量大肆釋放,最終未能完成止跌而是稍反彈後再下挫且跌幅逐級擴大,致使跌破3334點最低至3320點。尾盤略震盪後稍上翹。收盤為一根低開低走稍帶影線的小中陰線。
申萬宏源證券重慶小新街營業部投顧楊加前(S0900611030048)表示, 從日k線上來看,目前三大指數依舊維持箱體震盪格局,滬指及深成指靠近箱體上軌。短期來看,A股市場大機率繼續呈箱體震盪走勢。
重慶國元證券投顧團隊分析師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今天各大股指最終跌幅都擴大至2%上下,滬指日K 線現三連陰——逼近3300點整數關,創業板指數也以一根中陰線扭轉三連陽走勢,20日均線紛紛先後告破,步調一致意味著短期市場或將進入全面調整格局。
環保板塊逆勢走強
農林牧漁下跌近3%
從滬深兩市板塊上看,半導體、軟體、晶片等科技類個股集體大跌,航空、農業、券商、保險、化工、有色等板塊大幅走低,環保板塊逆勢走強,永清環保、中電環保、科融環境等漲停。
重慶國元證券投顧團隊表示,半導體以超4%的跌幅領跌,雖然未出現跌停個股,但從材料、設計,到製造、封測,各細分子行業的龍頭全線下挫,重要技術支撐大多失守,更有個股重新整理上市以來低點,究其原由:一方面是前期市場給予的高估值在面對中報業績時的尷尬,另一方面則是與國際先進技術的現實差距——臺積電官宣明年試產3納米制程晶片,已規劃2納米制程產線,令資金警醒。元器件、IT裝置、軟體服務板塊也同步下挫。農林牧漁下跌近3%,資金頻頻兌現收益;大金融、房地產全線回落,其中券商跌超2%,關鍵時刻藍籌的護盤動作並未如期出現;僅倉儲物流、環保、醫療保健、水務、釀酒飄紅。板塊個股跌多漲少,市場活躍度驟降,風險偏好收斂。
【後市操作】
注意控倉 看準時機可適當兌現部分利潤
對於後市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重慶小新街營業部投顧楊加前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即將於9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及多城垃圾分類的快速推進,給A股相關環保上市公司帶來了新的機會。另外,隨著上交所受理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及螞蟻集團向上交所及港交所同步遞交A+H招股書,螞蟻金服概念股活躍但要注意其內部個股表現出的分化趨勢。還有就是,本週仍是上市公司中報密集披露期,需防範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綜上所述,操作上建議投資者注意控制倉位,高拋低吸,當靠近箱體上軌時可以適當兌現部分利潤。
國盛證券表示,本週是中報披露的密集期,隨著全面註冊制的預期加強,業績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中報的去偽存真仍是價值投資資金關注的方向。料在這披露期震盪整理仍為主旋律。操作上,關注各大城市加強塑膠汙染的治理,可降解塑膠行業國內市場替代的機會;關注蘋果產業鏈消費電子鄰域的機會;關注雨季後基建加碼建材水泥的漲價放量機會;關注疫苗研發加速航空需求修復疊加低油價低航空股週期拐點機會;關注國債發行基礎民生領域環保行業投入加碼的機會。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馮盛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