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專案如何進行開發者激勵?以太坊進行多種探索

開源專案如何進行開發者激勵?以太坊進行多種探索

外匯天眼APP訊 : 從網際網路發展開始,中心化機構利用專利壁壘壟斷了程式碼的擁有權。但隨著區塊鏈的興起,開原始碼如今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的核心基礎設施。從 Richard Stallman 領導的自由軟體運動,到 Eric Raymond 寫的 《大教堂與集會》,再到 Mozilla 和 Linux,以及近年以太坊等區塊鏈開源專案,無數的開原始碼帶給專案鉅額產值。但是長久以來各個開源專案的開發者激勵機制卻還在發展初期,開發者無法在開源生態中獲得持續性的激勵,開源社群的自由業者基數無法擴大。以太坊市值雖然達到數百億美元,但核心開發者數量的增長卻相對停滯,如何激勵開發者在開源社群中長期貢獻將成為以太坊迭代的關鍵

開源融資

開源軟體屬於一種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一個基礎的經濟學概念。常見的公共產品包括國防、燈塔、清新空氣和開源軟體等。公共產品有兩個核心特徵。一是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可能被禁止使用或消費它,即使他沒有付任何費用(也就是“搭便車”)。二是非競爭性:多個人可以同時使用或消費它,並且這種使用和消費不會減少它的可獲得性(包括數量和質量)。公共產品如果透過市場機制融資,會出現投資不足問題。舉例來說,假設一個寫字樓裡的工作人員集資建新風系統。張三如果知道,李四即使不出錢,也能享受新風系統帶來的清新空氣,那麼張三出錢的積極性就會下降。如果所有工作人員都持有與張三類似的想法,都因為擔心其他人“搭便車”而不願出錢,那麼他們很可能湊不到足夠的錢來建新風系統。類似邏輯對開源軟體也適用:假如所有人都期待其他人先把軟體開發出來並開源,自己就可以免費用,那麼軟體就很可能不會被開發出來。開源軟體面臨的這個問題對區塊鏈社群非常重要。以下介紹傳統開發者參與開源軟體的四種方式:志願、捐贈、賞金眾籌

志願者

開源社群中志願者是最普遍的參與者,他們在社群中積極做貢獻並維護軟體系統及參與討論,但卻沒有直接的金錢補償。志願者的激勵來源通常來自其他因素,例如生態利益與自身高度相關、社群聲譽、意識形態或者出自於對專案的熱情。

志願者模式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由於開源社群不提供開發者資金支援,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做出貢獻的開發者對該專案是充滿熱情的,而且對改善整個生態有長期戰略願景,較不會因為短期利益而彼此陷入爭執。第二,開發者更傾向於與其他開發者共同協作,開展專案的障礙也相對較小。但是志願者模式也有以下缺點: 第一,開發者流動性高,退出門檻低。因為沒有直接補償,開發者常因為時間不足、動力消減等原因,無法隨著開源專案持續發展,會造成整個生態穩定性不佳且難以拓展。第二,大多數以志願者組成的開源社群並沒有正式的組織結構或實體,也沒有提案審查及時間限制,會造成效率低下。

捐贈

捐贈是開源專案獲取資金的一種常見形式,專案方在專案網站上設定捐贈連結(如 Stripe 和 PayPal)供外界捐贈。在這種模式下,公司和個人都可以向專案方捐款,專案方再將資金分配給開發者,或是直接向他們支付報酬。這些捐贈者通常不會附帶任何條件,但有時他們可能會希望提升某些特定提案的優先順序。捐贈模式有兩個好處: 第一,一般來說,捐贈者與開發者的利益一致,都是以專案的長期健康及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如果獲得捐贈的專案未來收益可見且回報高於捐贈資金,捐贈者會受到激勵,繼而不斷為其提供資金。第二,捐贈模式設計簡單且容易執行,通常用於專案規模不大的階段,作為開發人員的額外收入而非主要收入。但捐贈模式有幾個不足之處: 第一,如果開源專案使用者數量很少,則專案會有中心化的問題。當開源專案的開發依賴某些少數捐贈者時,那麼捐贈者對專案發展方向的影響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繼而失去開源的意義。第二,捐贈難以成為開發者主要收入來源。捐贈者分散且持續性不高,如果沒有專門的籌款渠道,捐贈只能作為開發者的額外收入。第三,開發者之間難以分配資金,容易造成同工不同酬的情況發生。常見以捐贈模式提供開發者收入的專案比如 Linux。微軟和 Google 都是 Linux Foundation 的大型贊助人,Linux Foundation 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他們僱用開發人員全職從事 Linux 的開發工作。

賞金

前文所述的捐贈模式屬於整體開源社群的籌款模式,而賞金則屬於小型、零碎的任務模式。賞金模式可以理解為一個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路的做法。任務不一定有具體描述,可能是找尋程式碼漏洞,或是提供開源社群發展方向。賞金多寡則根據任務釋出實體的需求程度及時限來訂定,類似企業“眾包(Crowdsourcing)”模式。賞金模式有兩個優勢: 第一,開發者依照貢獻度獲得相應報酬,相較捐贈更為公平,並且能夠激勵有能力的開發者加入社群,對開源專案擴充套件有一定幫助。第二,賞金模式特別適用於解決專案的安全相關問題。Libra 曾用漏洞賞金計劃培養開源社群的志願者,利用外部開發者及研究員共同試驗網路安全性。漏洞賞金計劃的公開透明性可以為一個專案帶來大眾的信任及業內的知名度。但是賞金模式有三個缺點: 第一,可能會對專案產生反向激勵。困難且需要集眾力的任務容易乏人問津,而簡單重複性高的任務則較受開發者歡迎,對專案的長久發展不利。第二,許多開源專案成果衡量無法量化,會造成專案方與開源者對工作完成與否產生意見分歧,並且有可能導致低質量專案成果或是專案方壓榨開發者的情況。第三,賞金任務的釋出通常金額較低且無持續性,開發者被動接受工作任務獲得報酬,並無法激勵開發者主動貢獻。

眾籌

眾籌是一種“預先消費”的投資行為。開源專案利用專案設想及未來目標向開源社群內部或是外部群眾募集資金。無論是一次性眾籌或是持續性眾籌都有以下特點: 第一,需要足夠的市場活動宣傳眾籌活動。第二,專案通常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計劃及計劃將會達成的結果,這也會造成開發及生產壓力。第三,眾籌通常難以獲得持續性的捐款承諾。相比風險投資,資金鍊並不完整。第四,眾籌屬於一個整體性的捐贈模式,開發者內部如何分配標準較為模糊。

但是,傳統眾籌並不完全適用於區塊鏈開源專案。首先,開發一個專案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且計劃及路線圖時常會根據社群需求調整,對未來將會達成的結果無法確定。其次,開發者需要獲得可持續性的捐款才得以長期為開源專案作貢獻。這意味著持續性的公關市場活動,會壓縮開發者的時間精力。最後,區塊鏈的開源專案非常注重價值觀,開源社群對違反價值觀的資本存在抗拒性。眾籌是目前區塊鏈最普遍的籌資模式,各專案嘗試適用於區塊鏈的革新。舉例來說,Gitcoin Grants 是一個為以太坊開源專案週期性提供資金的眾籌平臺,旨在為受到資本約束的開源軟體提供資金援助。Gitcoin Grants 採用二次融資以最大化開發者分配資金的公平性,利用補貼及配捐,讓更多的專案能夠接受融資,解決了資金分配的問題。

以太坊融資機制與方向

以太坊生態中,用於開發者激勵的資金主要由兩個機構負責管理:一個是以太坊孵化器ConsenSys,另一個則是非盈利機構以太坊基金會。目前以太坊的資金管理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是資金分配問題。以太坊並無完善的治理機制決定資金的用途,造成社群認為以太坊透明性不足。第二是資金來源問題。一旦以太坊基金會掌管的資金用盡,將面臨後續底層協議開發和升級無以為繼的問題。以太坊的融資激勵模型需要解決資金的來源及分配問題,才能停止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的流失,進一步提升以太坊的永續性。目前只有礦工被納入以太坊的激勵機制,而無論是核心開發者或是應用層 DApp 都需要有合理的激勵機制資助。以太坊開發者的融資激勵模式尚未完備,大多是靠開發者的熱情或自身利益相關來維持社群凝聚。以下介紹三種以太坊未來能夠考慮採用的融資激勵模式。

通脹融資

通脹融資是一個用來為區塊鏈開源社群和其他公共產品開發提供資金的機制,和國家徵稅的功能類似,國家透過向個體徵稅獲得資金,投入社會共同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基礎設施是社會中的個體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唯一不同的是,國家是中心化權威機構,政府執行徵稅屬於人民賦予的權力。以太坊如果進行通脹融資,需要藉由鏈上制定規則或是鏈下社群投票的方式實施。與現有的基金會管理模式不同,通脹融資擁有持續的資金來源,更加去中心化、靈活,能夠獲得的潛在獎勵金額也非常大。

通脹融資執行過程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以太坊社群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提交 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並交由社群討論。第二,由 ETH 持有者或是鏈下社群參與者進行投票,根據投票結果批准提案並生效或拒絕。第三,社群根據提案能夠為以太坊帶來的價值決定具體的賞金有多少,並增發新的 ETH 並獎勵給提案開發者。舉例來說,以太坊2.0升級一旦成功,社群預估將會為以太坊生態帶來20%的價值提升,依照通脹融資的概念,以太坊將會增發20%的 ETH 並分配給參與升級的開發者。Tezos 便是利用通脹融資進行開發者激勵。Tezos 將獎金以規則的形式寫入協議程式碼中,激勵開發者創新,每個提案可以個別檢驗,並自動獎勵給那些透過檢驗的提案。但是通脹融資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討論: 第一,獎勵的分配及 ETH 的增發標準如何訂定。如果由基金會制定,會有寡頭政治疑慮。第二,提案的價值有時候難以衡量,要說服整個社群出資並不容易。第三,不斷上升的 ETH 供給將會影響二級市場 ETH 的幣價表現,進而導致整個以太坊生態的價值下降。

二次融資

如前文所述,二次融資是 Gitcoin Grants 在以太坊上對專案進行眾籌的融資配置,試圖解決以太坊生態中的公共產品融資低效的問題。二次融資的原理是將眾籌得到的資金做出更好配置,專案最終獲得的資金為社群成員捐出的資金的“平方根之和的平方”,差額由以太坊基金會補完。舉例來說: 考慮兩種融資情況,一是從一個人手中募集1000美元,專案將獲得1000美元的總融資; 二是從10個人手中共募集1000美元籌款,每人投資100美元,專案將獲得10000美元的總融資。因此由上例可知,相比少量大額投資,二次融資將為大量小額度投資補貼更多。

雖然二次融資能夠最大化開源專案的補助,但存在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第一,多重身份攻擊,一個實體控制多個地址,並將資金分散到這些地址投資專案,可在二次融資下放大自身收益。第二,串謀攻擊,由一群人串謀發起一個專案,並投資少量金額以騙取基金會補貼。假設他們在獲得補貼後解散專案並獲利,便構成串謀攻擊。第三,專案補助邊界問題。以太坊上申請補助的專案並無限制,在第四輪 Gitcoin Grants 融資階段前期,一個專案以 Twitter 帳號為主體申請補助,希望社群資助其 Twitter 推文活動,而當時這個專案預計可以獲得2萬美元的以太坊基金會的補助。這個現象也讓以太坊社群質疑眾籌的公共產品是否有邊界限制。第四,二次融資本質上還是需要依賴以太坊基金會的補助,解決了資金分配問題,但並沒有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交易手續費機制

交易手續費機制是 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一種激勵開發者參與的方案。當開發者建立新的智慧合約,或提出新的 EIP 時,任何使用該合約的社群參與者會將一部分交易手續費分配給開發者作為獎勵。而獎勵分配的方式將分為一次性分配或線性分配。目前此種機制的構想是以以太坊2.0為基礎實現,Phase 0 不支援轉賬交易,預計到 Phase 2 才能實現轉賬交易和執行智慧合約。假設 Phase 2 執行交易手續費機制,驗證者將有一部分的收入會被分配給開發者,讓開發者正式進入以太坊激勵機制。目前以太坊每天產生大約 50,000-100,000 美元(每年約 1,800-3,500 萬美元)的交易費用,約等於以太坊基金會全部預算,因此該方案具有可持續性。該方案細節尚待討論,但執行的關鍵點在於開發者與驗證者的利益分配以及獎勵標準的制定。

小結

開源軟體是一種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會有搭便車及公地悲劇的問題。傳統經濟學常見的解決方式,如將公地變成私有或受監管的商品,在開源專案中並不適用。無論是規範化或是私有化區塊鏈專案將會破壞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優勢。以太坊作為最大的區塊鏈開源社群,如何激勵開發者持續貢獻是一個決定生態持續性的關鍵因素。由前文可知,傳統激勵開發者的方式,包括賞金、捐贈或是眾籌都無法成為以太坊的主要融資激勵模式。在創新的融資激勵模式中,交易手續費分配機制能夠同時解決資金分配及資金來源的問題。而二次融資及通脹融資分別能夠解決資金分配及資金來源的問題。結合多種融資模式併兼顧資金分配及來源的問題將是以太坊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除此之外,以太坊未來發展的融資激勵模式將與其治理機制息息相關,目前以太坊採用鏈下治理方式決策各個提案,利用鏈下社群投票討論發展方向。如果將開發者的獎勵分配納入鏈下提案討論,無論是利益相關的差異性或是參與者對提案的認知,都會造成鏈下討論效率低下或陷入僵局。因此將治理機制與融資激勵模式相互結合會成為以太坊社群永續發展的關鍵。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319 字。

轉載請註明: 開源專案如何進行開發者激勵?以太坊進行多種探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