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5家,這是當前我國中小銀行的總數。
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系統的“毛細血管”,在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健康狀況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息息相關。
我國中小銀行執行總體較為穩健,但個別中小銀行風險事件仍時有發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黃曉龍近期介紹,從央行的評級看,4005家中小銀行中,評級在7級以上的有3400多家,大部分中小銀行執行良好,個別銀行出現風險事件。2019年5月,包商銀行被依法接管,隨後啟動改革重組。此外,恆豐銀行、錦州銀行也出現了風險,並進入風險處置環節。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評級顯示,有532家中小銀行風險比較高,主要是一些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
中小銀行由於規模較小,抵禦風險能力天然不足,對宏觀經濟的變化也較為敏感。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小銀行風險上升。一方面,中小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行業集中度偏高、區域集中,難以分散風險;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是中小銀行提供服務的主要物件。此外,部分中小銀行存在內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等“短板”,也使其在當前經濟金融環境下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在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釋出的11條金融改革措施中,第二條針對的正是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國務院金融委明確,將於近期出臺《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制定《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統籌做好改革和風險化解工作。
近年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效。在降槓桿方面,我國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了遏制。與2009年至2017年宏觀槓桿率年均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相比,2017年以來,表外融資增長明顯放緩,宏觀槓桿率整體保持在250%左右。在治亂象和盯重點方面,我國對於重點領域的風險“精準拆彈”,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非法集資活動得到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的交易所得到有效控制等。在補短板方面,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進一步完善,針對影子銀行的資管新規及配套實施細則落地。接下來仍要圍繞兩方面做文章:一是穩妥有序推進重點領域金融風險處置,二是繼續加快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
“在金融風險防範方面,當前的核心還是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表示,中小銀行亟需增強資本實力。
截至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53%,但城商行僅有12.65%,農商行僅有12.81%。為提升中小銀行穩健經營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必須加快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李建軍認為,一是透過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和利潤留存,增強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二是透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銀行補充資本渠道和方式。此外,監管方面,要提高對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堅持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對少數高風險機構“精準拆彈”。
從根本上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須繼續加快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機構改革,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另一方面,針對中小銀行,要從根源上解決其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推動中小銀行治理結構與業務發展形成良性迴圈。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必須持續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化解區域性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強化市場紀律,守住風險底線。要繼續壓實各方責任,推動中小銀行健全公司治理,在深化改革中化解風險。
此外,還須築牢金融安全網。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4年後,2019年,存款保險基金機構終於成為獨立主體,這是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期制度性安排之一。存款保險制度和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宏觀審慎監管一起,共同構建起我國的金融安全網。為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要進一步深化金融風險分類處置機制和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市場退出機制。(經濟日報記者:陳果靜)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