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大師本·格雷厄姆講過的一個寓言。
一位正在走向天堂的石油勘探員,在天堂門前遇到了守門人聖·彼得。他問自己是否能夠進院子居住。聖彼得說:“你有資格來住,但是你也看到了,石油大王們把院子已經擠得滿滿的,沒有辦法再把你塞進去了”。
勘探員想了一會兒,對聖·彼得說,他是否能對院子裡的石油大王們說八個字。聖·彼得覺得說幾句話也沒什麼壞處,就同意了。
於是,勘探員把手罩在嘴邊大聲朝裡面的人說:“地獄裡發現石油啦”!話音剛落,通向院子的大門打開了,所有的石油大王們都湧了出來朝地獄走去。
驚訝之餘,聖·彼得邀請石油勘探員進入院子居住,並請他自得其樂。然而,此時勘探員卻開始躊躇了。“不行”,他說,“我想我也得跟剩下的傢伙一起去,畢竟地獄裡可能真的有石油啊”。
大家都知道,在股市中基本面從長期來看決定了股價的變化,一個公司的基本面好,股價終會體現其價值,只是市場對其達到共識有個過程。
基本面是指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等的分析。它包括宏觀經濟執行態勢和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雖然幾乎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觀點,也認為這是不可置疑的。但在股市中,我們卻很少看到能夠遵循這個大家明白的道理來實踐。
更多情況是,缺乏基本面的公司股票卻常常被炒得熱鬧,人們熱衷於給它們貼上很多時髦的標籤,很多標籤到底什麼意思估計自己也不知道。
例如近年來很火的區塊鏈產業。
這東西到底怎麼衡量?它們如何增加企業的賺錢能力?以及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才具備這樣的能力、企業的商業模式等等,很少人去問問為什麼。
反正大家都喜歡,都有資金去炒作,跟著去肯定不錯。正是這些誘人的標籤讓投資人產生了一夜暴富的財富幻覺,相信只要有標籤的就是真的。
經濟學假設市場參與者都是“理性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市場參與者具備的往往是“有限理性”,甚至在某些特定場合下會表現出一種非理性狀態。
可以說,這與市場中的暴漲暴跌現象是相互呼應的。
由於數字貨幣市場的體量因素,以及國家層面的政策因素制約,大型機構難以進入比特幣市場,當前比特幣市場中參與者“散戶化”明顯。
而當一個市場之中的散戶過多,在集體之中“羊群效應”的作用下,群體性的“追跌殺漲”現象就會格外明顯——“羊群”中蔓延開來的某種情緒明顯地影響投資者交易的傾向,從而使得幣價明顯出現上漲或者下跌。
這在2017年到2018年的幣市也得到了證實。
儘管中本聰在2009年就推出了比特幣,但是當時的比特幣僅僅被少數人所知曉。
而由於2017年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作為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技術,得到了不同領域研究者的廣泛宣傳,比特幣這才真正被大眾所熟悉。同時,作為新興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投資者對其持有充分的向好預期,大量資金此時湧入數字貨幣市場。
在如此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數字貨幣迎來了大牛市,交易量暴漲,大量使用者在這個階段獲得了鉅額收益。
場內投資者的情緒進一步高漲,未入場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被激發出來。像是進入了一個正向迴圈,資金源源不斷地湧入幣市,幣價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比特幣價格於2018年11月跌破4000美元,過山車式的跌幅給如火如荼的幣市澆了一盆冷水,投資市場哀鴻遍野。
恐慌的情緒又在市場上瀰漫開來,市場中隨之出現大批非理性的拋售現象,幣價此時進入至暗階段。
在充滿魔幻主義的幣市之中,牛市之中的人們的興奮異常與陷入熊市之後的恐慌絕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此時我們再問,幣市為什麼會有牛市以及熊市呢?
影響因素非常多,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散戶之間正/負面情緒的傳染髮揮著極大的作用。
儘管個體的情緒具有不穩定性且無法預測,每個人也有各自的情緒而無從度量。但是在“羊群效應”之下,群體內投資者的情緒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積極的預期或者是悲觀的論調在投資者之間傳遞,而這樣的共性常在短期內對市場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就像是寓言故事中提到的石油開採者,本來說出的話是騙人的,結果看著大家都上當了,自己又陷入“擔心離群而錯失石油”的恐懼之中。
也就是說,投資者情緒對於幣價來說是有影響的。
因此,學會感知周圍環境的情緒變化,從中嗅出市場風向,以此作為買入或賣出的行為依據獲得超額收益,不得不說是優秀投資人應當具備的一份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