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500強裡的喜聞樂見與審美疲勞

8月10日,《財富》公佈了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沃爾瑪連續第七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中國石化仍位列第二,國家電網上升至第三位,中國石油位列第四。新上榜的公司裡同樣有不少中國面孔。它們多來自能源、基建、醫藥等關鍵領域,成為榜單裡備受矚目的新星。

大佬還是那些大佬。500強裡越是頂端,越常成為輿論圍攻的物件。人們眼中的這些大國企,資產雄厚,佔據能源、通訊、金融及地產等傳統領域居多,壟斷見長,常常創新不足、服務意識也不強。真正讓人喜聞樂見的是民企步步爬升,網際網路企業大步向前。

好在,500強裡有審美疲勞,也有不少小確幸。網際網路7強中國佔4席,完成“回家之旅”的阿里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京東從低谷中逐漸反彈。除此之外,過去一年中遭遇各種挑戰的華為仍保持上升的勢頭,首次進入前50,聯想集團連續10年上榜,去年首次上榜的科技公司小米和格力再次上榜。

時光回溯,記憶裡的“500強”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只不過,那個時候初見“500強”不免帶著濾鏡,有本能的驕傲,也有時代的禁錮。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全社會對心目中的“500強”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知和共識,也自然而然完成了“500強”的濾鏡摘除。大家漸漸看清楚,中國經濟前進的因子,“500強”身上並不能一一展現。

由於榜單排列依據主要來自企業營收水平,換句話說,榜單可以體現規模效應,卻難以客觀體現企業的綜合實力。這些綜合實力可能涵蓋了盈利能力、創新能力,甚至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可持續競爭能力等。

當三大運營商排名下滑,當大銀行加速告別暴利時代,比起規模效應,綜合實力將扮演越來越重的角色。正如當下,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重要的分岔路口,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態勢疊加內部生存轉型的重壓,只有綜合實力的提升才能釋放更多的發展潛力與成長空間。

優秀的中國企業標籤,應該不僅有經營資料上的超越,更要有資料之外的魔力。這份魔力應該來自新品牌新勢力,應該來自老江湖新活法,應該具體到國企改革的孜孜不倦,民企攻堅克難做大做強,透過健康的產業生態和競爭環境,成長為走上國際市場的佼佼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性看待500強名單,最讓人提氣的是每個科技企業,每個民企向上的難能可貴的一小步,而非那些龐然大物的紋絲不動,最讓人興奮的將是看到更多的中國企業,無論身份背景,從追隨者變成引領者。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0 字。

轉載請註明: 「西街觀察」500強裡的喜聞樂見與審美疲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