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頻頻“走馬換將” 激勵舊題待新解

  上半年公募基金投資業績亮眼,但從逾50%的公募機構(含券商資管)發生高管變更這一現象來看,高管“穩定性”問題仍在困擾著基金行業發展。公募人士指出,上半年市場波動較大,出於考核壓力,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高管被迫下崗。而從過往發展經驗來看,要想提升高管團隊穩定性,需在激勵機制上下“對”功夫。

  公募高管變動頻繁

  資料顯示,上半年以來,年內共有73家公募機構發生過高管變動,在全部142家公募機構中佔比超過50%,達到了51.41%,涉及變更的高管達到了149位。具體看,二季度市場波動之下,發生高管變動的公募機構為51家,超過一季度的33家(單季度統計口徑存在公司重疊)。同樣,從月度區間看,高管也是在4-6月之間變動較為頻繁。

  從職位上看,上半年有12家公募機構發生董事長變更,變動人數達到21人。與董事長職位相比,上半年更是有22家公司發生總經理職位變更,涉及的人數高達42位,而副總經理的變更人數更是高達58位,涉及到47家公司。

  “上半年高管頻繁變更和行情波動有關。”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因疫情因素影響,上半年市場行情出現波動,公募基金呈現出發行火爆現象,但火爆背後實際上也存在著分化現象,頭部基金公司的基金容易募集,但也有普通基金髮行困難甚至發行失敗。因此,高管在考核壓力下會被迫離職,但也有部分高管是尋求好的發展平臺而主動離職。

  中小公司壓力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發生高管變更的公募機構,以中小型公司居多。比如,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某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內接連發生4位高管離任,涉及到總經理、副總經理、督察長、代督察長等職。而另一中型基金公司,年初時新任董事長剛上任,總經理則很快離職。隨後,該公司的副總經理頂替總經理一職,資訊長則被增聘為副總經理。

  華南地區某公募高管楊歡(化名)表示,發展到現在,公募基金的頭部效應已非常明顯,數量佔比不高的頭部基金佔去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導致後成立的大部分中部、尾部公司業務狀況不理想。“頭部公司在品牌效應、投研實力、渠道優勢等方面都積累了明顯優勢,這些因素又是基金公司在市場立足的幾個核心要素。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小基金公司普遍面臨產品同質化背景下的生存困難。但是,在未來市場開放背景下,如果能在產品創新上有所作為,或許也還能找到彎道超車突破口。”

  在機制上下“對”功夫

  “基金公司經營現狀如何,和管理層的策略息息相關。而管理層能否把公司經營好,又與管理層的激勵機制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改變高管頻繁變更現象和改善經營,從激勵機制上下功夫,下對功夫,依然是有效的方法。”某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韓蕾(化名)說。

  楊德龍則指出,高管人才是基金公司的重要資源,對基金公司長期穩定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除了給予有競爭力的薪酬外,基金公司還應該透過股權激勵和相應的職位條件來留住核心高管。

  2013年修訂的《基金法》規定,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實行專業人士持股計劃。自那時起,核心高管持股計劃就成為公募激勵核心高管的主要機制創新之一。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約30家的基金公司實施了此類激勵機制。其中,前海開源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公司,近年的發展均表現出了明顯的“激勵”特徵。

  韓蕾說,僅有薪酬激勵還不足以留住優秀人才。她此前有過中大型基金公司從業經歷,但對公司發展的參與感並不強,“就是拿一份薪資幹一份活”。隨後,她從該公司離職,參與創辦了另一家基金公司,併成為該公司股權激勵的成員之一。她表示,股權激勵的作用是將個人的利益和公司利益繫結(利益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經濟利益,二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匹配職位)。“個人更願意把公司長足發展當作自己的事情,看著公司一步步成長壯大,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65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募頻頻“走馬換將” 激勵舊題待新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