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張秦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經濟與債市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自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來,全市場對“國內大迴圈、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關注度持續上升。
新格局是未來國家戰略的新方向以及政策的新導向,也將會成為“十四五”規劃制定的原則之一。結合當前我國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我國宏觀經濟、債市等各方面發展將在此“新格局”下進行。
雖然上半年我國受疫情衝擊較大,但在政策有效支援下,經濟快速恢復,同時債券市場在此次支援實體經濟、對沖疫情衝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短期來看,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仍將延續二季度以來的快速復甦節奏。從中長期來看,在“以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戰略指引下,我國經濟將走上內生性增長和平衡發展的健康軌道。
總體來看,疫情的暴發確實增加了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但辯證地看,我們可以將此次疫情作為倒逼我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等主要矛盾的歷史機遇,依託自主創新,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培育國內消費市場,依靠內生性經濟增長動力,實現宏觀經濟和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我們深信,中國必將化危為機,鳳凰涅槃,以嶄新的姿態擁抱下一輪全球經濟大迴圈的到來。
新格局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新格局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內迴圈”主導下供需兩端結構的調整。
從供給端來看,我國仍存在著“兩頭在外”的短板,即原材料、核心技術及零部件供應和產品消費在國外,7月份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加註重補短板和鍛長板”。預計未來,農業、原材料、高階製造、新基建和戰略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政策規劃,將為實施新格局下供給側改革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需求端來看,在國際需求不斷萎縮的背景下,擴大內需,特別是注重農村市場的開發、城鎮化建設;中西部地區的市場開發;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多方面增加就業渠道等,將有助於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等問題。
其次,新格局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需堅持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發展。強調“國內大迴圈”,並不意味著要閉關鎖國的搞全能型經濟,而是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透過持續加強經貿合作,暢通國內國際市場,維護營商環境有序自由發展,促進貿易發展;透過持續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金融發展;透過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這樣,才能更好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我國將透過做實做大“國內大迴圈”,提高國內經濟的供給質量,向國際市場上提供更優質、更先進的產品,增強對國際資源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使得國外產業更加依賴中國供應鏈和產業鏈,更高層面上參與“國際迴圈”。同時,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尤其在科技、金融等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格局下債市高質量發展
面對嚴峻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以及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我國債券市場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程度。
2020年上半年,在多項金融政策支援下我國債券市場平穩有序發展,債券發行實現較快增長,根據萬德資料顯示,上半年新發債數量24,019只,同比上漲21.53%;發行規模達25.90萬億元,同比上漲19.12%,增速創2017年以來新高,淨融資額同比增加明顯,上半年淨融資額達8.51萬億元,同比上漲達53.30%,創近三年來新高,債券市場發行利率和主要收益率普遍下行,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支援作用進一步凸顯。
儘管我國債券市場快速擴容,已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未來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透過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可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從全球橫向比較來看,我國的直接融資比重仍徘徊在3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65-75%的水平,發展空間巨大。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成本對比來看,自2012年開始的多數時間內,以短融、中票為代表的銀行間市場債券在發行過程中,大部分債券發行利率要低於同時期相同期限的貸款基準利率。與此同時,在價格傳導方面,貸款發放利率長期參考人民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調整頻率較低,無法及時反映市場資金供給需求的實時性變化,但債券發行則跟隨二級市場行情變動,價格傳導機制較為靈敏。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高直接融資的比率已經是大勢所趨,新格局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可盤活市場的存量資本,並能有效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成本。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依然存在一些痛點亟待解決,例如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債券市場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融資服務相對較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比較嚴峻。以2020年上半年為例,民營企業在信用債中的發行規模佔比僅為7%。
目前股票市場已形成了包含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在內的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服務不同型別的企業,而債券市場則相對滯後,下一步,預計建立多層次債券市場,降低債券融資門檻,推動市場化、常態化的信用風險共擔機制將是債券市場的發展方向。
同時新格局下,債券市場必須牢牢抓住服務實體經濟這個著力點,不斷提高改革和開放力度,並謹防發展過快以及由此導致的金融市場風險,才能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發揮債券市場在資源配置、最佳化社會融資結構、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用評級助推債市高質量發展
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讓債券信用資質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更好地適配。另一方面要推動信用生態不斷最佳化,透過風險揭示和風險預警,引導資金投向更安全、更有競爭力的領域,防範債券市場乃至金融體系風險。
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評級機構,在打破資訊壁壘、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防範金融風險、助力債市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一、信用評級有助於解決債券市場資訊不對稱問題,實現市場資源的調配。資訊不對稱在市場經濟中表現為各方掌握的相關資訊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一方面投資人希望能從市場中尋找到好的投資專案,但同時受市場資訊不足和投資專業知識不足等方面的制約,對專案的發展前景、回報和風險等資訊缺乏瞭解;另一方面從融資人的角度而言,也同樣面臨著向市場推介、尋找對接合適投資人的困惑。信用評級是由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對評級物件的諸多信用資訊進行分析研究,就其償還債務的能力及其償債意願進行綜合評價,並且用簡單明瞭的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評級機構的作用之一就是打破投融資雙方所面臨的這一資訊壁壘,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引導資本在實體經濟中的流向。
第二、信用評級可幫助企業獲得信用定位,完善企業經營實現更好發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一方面,信用等級越高說明企業債務償還能力越強,債券的發行越有保障,是提升企業公信力和影響力保障的一項資質。投資者會更加看好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在其他各方面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加大對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的投資,緩解這類企業的融資約束,使得該類企業獲得更充沛的現金流;另一方面信用等級不高的企業透過信用評級分析,也可以明確企業當前遇到的問題。
信用評級是對企業信用風險的客觀評價。如果信用等級不高,說明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上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從評級機構客觀的評價中,企業可以發現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還可以透過同行業信用情況的橫向比較,獲得學習的榜樣。企業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整改,透過良好的經營、管理實現收入及利潤增加,最佳化債務結構等,提高自身信用狀況,並能有效降低債券發行成本,從而使企業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用以投入到自身生產經營中,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第三、信用評級透過風險揭示和風險預警,防範債券市場乃至金融體系風險。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迅速發展,信用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債券風險事件也不斷增多,違約常態化特徵越來越明顯,2017-2019年我國信用債違約金額分別為312.49億元、1209.61億元和1483.04億元,同時也呈現出違約主體性質多元化、違約型別多樣化以及違約企業所屬行業分散化、所屬地區擴散化等特徵。評級機構在違約防範方面的作用日趨重要,透過對企業所處宏觀、行業、區域等外部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經營、財務等指標的判斷,並以信用等級符號的變動形式及時、準確傳遞出對企業以及企業所處環境的資訊,可以讓投資者快速的瞭解風險,及時應對,這將有助於防範信用風險在債券市場乃至金融體系的擴散。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意見就新時代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全面部署,同時也對“培育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徵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寄予厚望。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新發展”將以“高質量”為標準,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政策導向,推進經濟、金融持續深化改革,債券市場擴容發展。當然,評級機構將繼續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作者: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秦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