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航延險難覓其蹤 “打包”銷售成趨勢

近年來,市面上能夠買到的單純航延險產品越來越少。

“以前的航延險往往及時生效,一兩小時的延誤可以獲賠數百元,給了犯罪團隊較大的作案空間。”一位保險經紀人士介紹稱。

近日,上海警方披露了滬市首例利用提前獲知的航班延誤資訊,虛構保險標的乘坐延誤航班,騙取保險理賠金2000餘萬元的系列保險詐騙案。

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對保險領域各險種理賠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滬市航班延誤險整體賠付率較高,存在風險。總隊透過多維度排查比對,初步鎖定了4個利用提前獲知航班延誤資訊,虛構保險標的乘坐延誤航班騙取保險理賠金的犯罪團伙。

調研過程中發現,航延險賠付率居高,已經嚴重超出行業的平均水平。在此情況下,部分保險公司不得不下架航延險產品,或者提高保費、降低賠付限額來維持產品的正常執行,嚴重損害了普通市民的航旅出行權益。

經常往返於北京上海兩地的馬女士告訴記者,以前購買機票可以直接勾選航延險,一旦發生延誤自動賠償,十分快捷。可後來再購買機票時,多次出現不能同時購買航延險的情況,她只能另行購買,而且一旦發生賠付還需要提供書面材料,線下申請理賠,工作忙起來根本顧不過來,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究其原因,航延險詐騙團伙動輒給保險公司帶來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賠付損失,大額虧損之下,不堪重負的保險公司開始逐漸壓縮甚至放棄航延險業務。

與以前航延險1小時起賠、動輒200元的賠償相比,如今航延險延誤3小時以內的賠償普遍僅為幾十元,上百元的賠償往往要延誤3小時以上。並且,航延險普遍由“及時生效”調整為“次日凌晨生效”或更晚時間,2小時以內的賠償金額往往不足50元甚至零賠付。

業內呼籲,保險業不宜因噎廢食,應利用技術手段破解航延險風控難題,多與航空公司、機場合作,建立智慧承保體系,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

不單獨銷售航延險,而是打包成出行計劃,成為目前很多保險公司正在嘗試的一種方式。“多數產品在設計時會加入航意等保障責任,以提高保障、稀釋航延賠付損失。航延保障的起賠時間從十幾分鍾到幾小時不等。”業內人士表示,比如現在,很多航延險會加入航意等保障責任,還有在旅遊險中涵蓋航延險責任等,以後諸如此類的附加責任可能會更多,以提高產品保障。“單純的航延險會越來越少,跟其他產品打包在一起可能會成為趨勢,成為更加趨向於定製化的產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4 字。

轉載請註明: 單純航延險難覓其蹤 “打包”銷售成趨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