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指數15年:中國核心資產時間軸

每個資本市場,都少不了一個核心指數。如果說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那麼,這個核心指數就是晴雨表上的刻度,準確刻畫著經濟冷暖、週期迴圈、結構變遷。

滬深300指數,就是A股的核心指數。

滬深300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採用分級靠檔法確定成分股權重的方法。在選樣中,滬深300指數以流動性和市值作為兩大標準。

這個被稱為機構投資者核心資產的指數,從問世至今已經有了15年曆史,這15年恰恰也是中國經濟模式從重化工業,到金融地產,再到轉型升級、科技消費崛起的15年。滬深300指數也因此成為一個觀察中國經濟變化的獨特時間軸。

2005年:生於重化工業牛市前夜

這一年的4月8日,滬深300指數釋出。這是A股第一支跨市場的指數。從此,投資者不僅有了反映市場整體執行狀態的參照物,機構投資者的產品研發也有了新的跟蹤標的。

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編制規則,突出規模和流動性。那時的中國經濟,也正流行以大為美。

重化工業化,是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我國經濟最主要的增長力量。與這一經濟結構相對應,滬深300指數剛成立時,權重排行前三的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鋼鐵、電力及公用事業,指數權重佔比合計接近32%。始於2003年的“五朵金花”週期股行情,還可以在滬深300指數權重分佈中找尋到記憶碎片。

就在滬深300指數推出後三個月,波瀾壯闊的2005-2007年“牛”市啟動了。每一個經歷過這輪行情的投資者都記得,這輪牛市上證指數從998點上漲至6124點,漲幅514%。但可能很少有人計算過這組資料:滬深300指數自最低點807.78點,上漲至5891.72點,漲幅629%。

在滬深300指數探明歷史低點開啟牛市的同時,當年8月29日,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LOF)成立。嘉實基金也成為國內首家成立追蹤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行業也由此開始了對中國核心資產的指數化投資之路。

這輪牛市從宏觀角度看,反映的是全球產業轉移背景下,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的經濟成果,上游的有色金屬、煤炭開採,中游的工程機械、鋼鐵、建築建材等行業明顯受益。滬深300指數相比傳統指數,更充分地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其成分股構成和權重分佈,也更加準確地刻畫了這輪經濟景氣週期的主導力量。

在這輪高景氣週期的尾聲,中國以固定資產投資為核心的地產產業鏈開始崛起。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在貨幣氾濫中迎來了次貸泡沫的最後狂歡。

這預示著滬深300指數權重的又一次重要變化。

2009年:後危機時代金融地產的崛起

2008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經濟週期就像一頭無法馴服的猛獸,將金融市場重重踩在腳下。為了應對危機,全球各國紛紛緊急救市。

2009年,金融服務業取代上個時代的交通運輸,新晉滬深300指數第一大權重,佔比高達31.34%。房地產位居第二,權重7.05%。這兩個行業的權重佔比合計達到了38.39%,而排名第三到第十的行業權重合計是41.93%。

當下表現突出的醫藥生物行業,彼時行業權重排名還在15名。食品飲料、資訊服務、家用電器,這些日後的資本寵兒,在銀行地產巨無霸面前,還顯得弱小。

金融行業的登頂,一方面反映了信貸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也記錄了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歷程。

2005年開始,按照“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併成功上市。2005 年之後,金融業佔第三產業GDP比例逐步增長,並在2015年達到了頂峰。

不經意間,滬深300指數成為中國銀行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歷史見證者。

這個階段,中國金融業大事不斷。

2010年4月16日,我國首張股指期貨合約——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上市交易。滬深300指數的旗艦地位進一步凸顯。

2012年5月7日,嘉實滬深300ETF上市。這是深交所首支跨市場ETF,也是深交所上市的首支滬深300ETF。透過以一籃子股票或者現金替代的方式進行申贖,實現了“T+0”迴轉交易。

到這一年年末,12月26日,嘉實滬深300ETF規模首次突破400億元,成為當時A股市場最大的ETF。

2020年:經濟新常態的不尋常變化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我國為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新常態、內需、創新驅動、雙迴圈,一系列新經濟名詞帶來了滬深300指數行業權重的重排座次。代表著資本市場財富創造能力的券商、保險行業大發展,非銀金融行業目前已經成為第一大權重行業,佔比15.3%。

此外,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也了三到五席。電子行業的出位,與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密切相關,這其中包含和折射的是中國高階製造和技術創新的成果。在2008年,以計算機和電器元器件為代表的高科技行業,在滬深300指數中只佔1%的市值,2019年提升至7.54%。以家電、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行業,從2009年的5.95%提升至2019年的15.53%。醫藥板塊從2.18%提升至6.83%。從2020年的排名看,這些新興行業的發展仍在加速。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指數型基金髮生在不尋常的變化。各種寬基指數、行業指數、策略指數類產品層出不窮,但滬深300指數的核心地位仍舊關鍵,繼續在中國資本市場機制完善和制度改革中擔當重任。

2019年10月21日,嘉實滬深300ETF交易申贖模式改制,新增“場內申贖”模式,以300ETF為代表的深圳跨市場ETF開啟了場內T+0時代,嘉實滬深300流動性大幅提升,新模式上線後截至6月30日,日均成交額超過6億元,位居同類型基金前列。

同年12月23日,滬深300指數衍生出的三大期權品種同日上市。其中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滬深300ETF期權合約以嘉實滬深300ETF為標的。由此,投資者交易更加精細化,可以根據標的ETF和期權市場的價格變動方向,市場波動性等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交易策略,以達到受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的目標。

從重化工業到金融地產,再到經濟轉型,滬深300指數用15年的時間,為中國經濟的時代變遷寫下一部核心資產的投資簡史。而與滬深300指數同步成長起來的嘉實滬深300,在這15年裡總回報率429.51%(Wind截至2020年9月4日)。圍繞這個核心指數,嘉實也為投資人建立了更豐富的產品生態鏈,以更好為投資人分享中國核心資產的成長紅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43 字。

轉載請註明: 滬深300指數15年:中國核心資產時間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