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投資下半程 兩新一重唱主角

萬億投資下半程 兩新一重唱主角

投資對國民經濟支撐效應顯現。國家發改委上週五召開的召開7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透露,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等的撬動和牽引作用,最佳化投資方向,積極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交通能源等領域補短板力度。

據統計,上半年僅國家發改委累計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共計54個,交通運輸、農田水利依舊是投資重點。不過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新基建成為未來重要投資方向。但眼下,政府財政收支相對吃緊的情況下,專項債、抗疫國債以及社會資本等資金渠道的密集下達,對國內重大專案建設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下半年投資發力作用或將更加明顯。

傾斜“兩新一重”等民生專案建設

據日前釋出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其中二季度增長4.8%,較一季度回升20.9個百分點。其中,“兩新一重”仍是今年投資重心。據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進一步披露,上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90%,對補短板、穩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5月下達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援“兩新一重”建設。其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僅國家發改委累計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共計54個,總投資涉及4944億元。不過,交通運輸、農田水利、高技術等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依舊是投資重心。

“透過梳理各省重大專案投資計劃發現,2020年全年各省重大專案計劃投資總額超10萬億元,且基建專案數平均比重在36.5%左右。根據全國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數據,疫後全國基建專案申報提速明顯,如1-6月份國家發改委基建專案累計申報金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97.5%,基建專案建設的市場熱情較高。在財政發力的政策背景下,各地重大投資專案有望加速落地,後續基建投資增長延續性較強。”財信宏觀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

據投資資料顯示,6月當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3%,受南方降水影響施工程序放緩,修復節奏和速度明顯快於其他需求。

以傳統交通運輸產業為例,今年上半年,全國軌道交通領域共計有16條鐵路和33條城軌交通線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批覆,涉及專案總投資額超9500億元。發改委之外,國鐵集團聯合甘肅、青海、廣東、上海、江蘇、浙江、黑龍江等省政府批覆多條鐵路專案的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安徽、廣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發展改革委批覆的多條鐵路,共計16條鐵路線中,7條線路已開工,5條線路釋出中標公示,其餘線路預計在本年內動工。

受到全國降雨及洪澇災害影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也成為年內投資重鎮。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計開工146項。其中,引江濟淮、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淮河出山店水庫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等32項工程已相繼建成;在此基礎上發改委再推出150項水利重大工程建設,涉資1.29萬億元,並有望帶動年均80萬人實現就業。

根據計劃,除前述重大專案建設外,作為拉動投資、保障民生、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今年在2019年基礎上,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較去年增加一倍。據華泰證券研報估算,若戶均改造投資按照9.5萬元計算,則2020年“舊改”市場規模約6650億元。

從上半年財政支出分項佔比來看,防疫情保民生仍是主旋律。資料顯示,在財政支出的重點專案中,除前述農林水和交通運輸領域重大專案支出累計達到10194億元和586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和衛生健康支出分別達到17952億元、16739億元和10070億元,佔到上半年專案支出前三位。

“從此前5月財政支出資料可看出,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已完成全年計劃的45.53%,位列第一;衛生健康支出和交通運輸支出緊隨其後,分別完成全年預算的43.6%和42.04%;教育和農林水的實際支出佔到預算支出比重分別為34.95%和31.38%。”浙商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超分析指出。

新基建投資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前6個月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領域支出3754億元,同比下降12.2%,但佔總體比重並不算高。

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看來,上半年財政支出較快的領域均是短期應對疫情的重點方向,其他領域財政支出相對緩慢。1-5月,教育和農林水的實際支出佔預算支出比重分別為34.95%和31.38%,而科學技術、文旅體傳、節能環保和城鄉社群不足3成。

“從投資專案領域可看出,城市建設開始向縱深服務發展,旨在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於是教育、環保、水利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專案建設顯著增多。不過隨著財政支出規模和節奏需要進一步最佳化,新基建也是下一步專案投資的重點。”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二季度科技領域投資提升已現苗頭。在國家發改委7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上,袁達表示,上半年投資結構調整最佳化加快,高技術產業投資由一季度的下降12.1%轉為上半年增長6.3%。下一步,將繼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兩新一重”等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領域,精準籌資、精準專案、精準施策。

今年以來,新基建專案在許多省市都成為了投資的重點領域,例如貴州公佈今年的投資計劃稱,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300億元以上,突出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導向。計劃推動5G規模商用,加快智慧停車場建設,完成資訊基礎設施投資140億元以上等。

北京、廣州等城市也相繼釋出了新基建建設的行動方案。浙江省近日印發《浙江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表示將啟動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NI10000計劃,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資近1萬億元。

半年考已至,多個城市已超額完成新基建半年建設任務。據統計,1-6月,南京市346個新基建專案以及30個新基建產業載體專案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56%,其中,5G基站專案、人工智慧專案、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專案、特高壓電網專案分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70%、62%、58%、56%。 此外,河北也已完成全年建設目標任務的63%;福建建成5G基站1.3萬個,超額完成上半年進度。

一些城市下半年新基建任務已經準備大展拳腳。已實現286個新建專案提前開工的長沙市,目前就在圍繞5G應用、人工智慧、大資料、軌道交通、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優勢產業,科學佈局“新基建”“新經濟”的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疫情防控絲毫沒有鬆懈的後疫情時代,預計下半年國家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5G、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等新基建領域。未來,新基建領域的發展前景令人振奮,對新基建這一新興領域投資勢在必行。後疫情時代,生物醫藥等醫療新基建帶來的高階醫療器械、創新藥及其產業鏈、疫苗等,將來有望持續成為國家在醫藥行業重點支援的產業方向。

多渠道資金跟進

“下半年財政支出的重點任務基本清晰。同時,特別國債塵埃落定,疊加專項債發力,財政支出對基建的推動作用也將更強。”李超認為。

根據今年一季度不完全統計,各省市下達的投資專案計劃清單,在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13個省市區釋出的2020年重點專案投資計劃清單中,共包括10326個專案,其中8省份公佈的計劃總投資額達33.83萬億元。

然而,鑑於今年財政收支壓力較大,多渠道豐富投資來源的需求呼之欲出。李超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獲取專案資本金的方式一方面靠財政撥付,但仍會有佔比約達45%至50%的專案仍需透過多種渠道籌措,其中包括括一般債、專項債,PPP等。

為了擴大有效投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此外,新增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

6月19日,財政部發文披露專項債應用情況。據統計,到今年6月末,2020年以來新增專項債流向狹義基建的佔比為62.3%。截至6月15日,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1936億元,發行進度達96%。其中,8成以上已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民生服務3個領域。其中,用於新建專案和在建專案的分別為7897億元和14039億元,佔比分別達36%和64%。

在此基礎上,截至7月16日,抗疫特別國債已累計發行7200億元,完成1萬億元發行任務的72%。下一步,財政部將全力保障剩餘28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在7月底發行完成。前述1萬億元將全部用於補短板等“兩新一重”建設。

“從市場化改革角度看,引入社會資本是大勢所趨。國家財政支出還是需要靠一定槓桿效應帶動民間投資興起。雖然現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有了一定修復,但總體依舊偏低。”崑崙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認為。

“從上半年投資結構看,社會領域投資由一季度的下降8.8%轉為上半年增長5.3%,明顯高於全部投資。”袁達透露。日前,發改委釋出資料顯示,今年1-6月各地新增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專案共計373個,已簽約專案144個;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已簽約PPP專案中民間投資專案共1677個,累計佔到全部已簽約專案的43%。

王鵬預計,下半年,PPP入庫專案數量是可以預見的。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開復工建設得到推進等因素影響,新基建和公共服務類專案建設有望迎來小高峰。

“相較於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對社會資本而言是相對快捷高效方式,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流動性,也讓更多投資者分享資產收益。例如,透過股權、上市融資等方式,進一步盤活社會資本,並在制度上加以設計跟進。”中鋼經濟研究院高階研究員胡麒牧認為。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則建議,可重點發揮信託、保險等長期資金的作用。例如,信託機構應設立專門的“新基建”投資信託計劃或者投資基金,從單一專案入手,提供長期債權資金。信託機構還可牽頭和保險等長期資金合作,參與投資專案,以解決基金資金期限和專案建設運營期限不匹配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呂銀玲 劉瀚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38 字。

轉載請註明: 萬億投資下半程 兩新一重唱主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