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1日電題:跨越百餘公里的“上門放貸”
新華社記者王靖
深夜11點,夜幕下的錫林郭勒草原靜謐而深沉。返回城裡的路上,張躍宇接到王喜山打來的電話:“貸款剛才到賬了,真是太感謝了,要是沒有這10萬塊錢,我們的扶貧車間很難挺過疫情這道難關!”放下電話,張躍宇滿心歡喜地驅車趕路,有皎潔的月光相伴,剩下的100公里回家路不再漫長。
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貸款難、貸款慢曾一度困擾著居住分散的農牧民。近年,內蒙古創新機制,嚴格監管,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小額貸款公司在農村牧區的覆蓋面,使其成為農牧民享受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有力保障。
坐落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哈敦烏蘇種植養殖扶貧車間,一直執行穩健,可新冠肺炎疫情一來,資金鍊一下出現斷裂。“當時,我們的雞和雞蛋忽然運不出去,沒有了現金流。”扶貧車間負責人王喜山說,“著急訂1萬隻小雞、購買飼料,還得給16名貧困戶工人發工資,這可咋整?”由於雞和雞舍無法當作抵押物,王喜山想要貸款卻連吃多家商業銀行的閉門羹,一時間“壓力山大”。
經人介紹,王喜山撥通了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蘇尼特右旗營業部的電話。“沒想到,頭天晚上打電話,第二天上午貸款公司的客戶經理張躍宇就開了100多公里車,來到扶貧車間給我們做貸款評估。”全面瞭解到這家扶貧車間效益好、信譽好,不僅有雞舍等固定資產,還有村主任主動出面擔保,貸款評估順利透過。當天晚上,在簽完貸款協議2小時後,10萬元現金到賬。王喜山感慨地說:“真是及時雨!”
2013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貧困地區開展的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扶貧工作,受到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認可。雙方簽署協議,中國扶貧基金會負責在內蒙古貧困旗縣覆蓋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機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負責匹配部分資金作為貸款本金,從而為居住在偏遠、貧困地區的農牧民小額貸款創造便利條件。
有了政府配套資金支援和更加嚴格的監管,中和農信小額貸款公司有著門檻低、效率高、信譽好、執行規範、服務周到等顯著特點。中和農信專案管理公司副總裁楊濤介紹:“抵押物、擔保人是農牧民貸款中普遍面臨的最難的兩個問題,我們的小額貸款不看重這兩點,充分運用信用評價結果,甚至5萬元以下的貸款無抵押、無擔保。”
郭建忠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住位於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商都縣七臺鎮二號村。儘管每年都享受財政貼息的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但對於種120畝地的他來說,這些資金還不夠。今年春天,不需要抵押,以低於一般農戶的利率,他從中和農信小額貸款公司商都縣營業部貸款6萬元,買了化肥、種子、地膜、滴灌管,順利完成了120畝土地的春播。
目前,從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已成為農村牧區政策性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之外,一種有益的補充方式,連通著農牧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郭建忠說:“農業生產免不了會遇到用‘急錢’,說貸就貸讓我們農民心不慌。”
陳彥芬是中和農信小額貸款公司商都縣營業部的一名客戶經理。“做了6年放貸業務,我發現農牧民們非常守信用,貸款幾乎都能按時還款。”她介紹,自己目前有400多個客戶,逾期未能還款的僅有一戶。同時,過去“無債便是富”的傳統思想也在農牧民中悄然改變,現在敢闖、敢幹的農牧民越來越多,他們善用金融貸款,在鄉村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致富故事。
目前,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的分支機構已覆蓋內蒙古57個貧困旗縣。從2012年至今,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為內蒙古22萬農戶發放貸款15億元,其中為8677戶貧困戶發放貸款5443萬元。
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只是內蒙古小額貸款服務的一個縮影。內蒙古小額信貸協會秘書長嶽曉波說:“小額貸款公司延伸著縣域農村金融服務,極大提高了農牧民貸款可得性,不論是當前的脫貧攻堅,還是未來的鄉村振興,小額貸款公司將為‘三農’工作帶來一波又一波的新‘錢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