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訊 (記者 曾金華)備受關注的抗疫特別國債發行拉開大幕。6月15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為籌集財政資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定發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一期)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二期)。
根據通知,一期國債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500億元;二期國債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500億元。兩期國債定於6月18日招標,6月19日開始計息,招標結束至6月19日進行分銷,6月23日起上市交易。
抗疫特別國債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納入國債餘額限額,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於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資金透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
在6月12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財政部已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研究,具體操作方案已經明晰,“我們將按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分配好管理好有關財政資金,並抓緊將直達資金下達到位,健全資金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有效發揮直達資金對‘六保’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怡認為,提高赤字率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政策有為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新增財政資金透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體現積極財政政策的執行效率;同時,在資金的使用上將更加註重逆週期調節,進一步發揮乘數效應和槓桿效應。”劉怡說。
此前,我國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在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第二次是在2007年,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