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陳超】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物流服務,提供全程集裝箱物流解決方案。財務資料顯示,該公司在2017年到2019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37.19%、44.24%和22.56%,2019年的營業額增速顯著低於2017年;但是該公司在2019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卻高達55.61%,與之相比,營業額增長更加迅猛的2017年,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10.88%。在財務資料之外,中谷物流的股東構成同樣值得關注,招股書披露,中谷物流在2017年7月30日同意接受軟銀投資和澐合投資兩家機構的增資,2017年9月收到個各1億元增資款。
公開資訊顯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澐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99.92%的股東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澐瀧思健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澐瀧思健持股99%的股東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航德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航德投資持股99.34%的股東為“深圳前海航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航慧投資的唯一股東為“上海勁服實業有限公司”。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上海勁服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萬元,截止到2019年末的實繳資本僅為25萬元、員工社保繳納記錄為零。為中谷股份增資1億元的投資機構,穿透後的核心股東實繳資本僅為25萬元,那麼高達1億元的增資額的資金來源是哪裡?對此,中谷股份並未接受記者採訪。
與此同時,航德投資的基金管理人為中航信託旗下的“深圳市普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而中谷股份租賃的15艘船舶中,有4艘是從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承租的。
繼續來看中谷股份的經營資訊,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內貿集裝箱水運,與上市公司安通控股存在較大相似性,對此招股書第161頁描述為“泛亞航運、安通控股及本公司佔據主要市場份額,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但安通控股在2019年的業績表現非常慘淡,該公司在年報的中披露:“由於 2019年度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市場總體運輸需求放緩,燃油成本居高不下”。
資料顯示,2019年安通控股營業額同比大幅下滑46.65%,甚至毛利率都跌至-21.41%,主營業務喪失了盈利能力。而同年,中谷股份的業績表現則非常強勁,不僅營業額同比增長22.56%,毛利率還小幅提升了2.62個百分點至12.17%。在此之前的2017年,中谷股份和安通控股的毛利率分別為15.3%和16.06%,具有很高的相近性。在同行業可比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營業額大幅萎縮的同時,中谷股份的盈利能力卻顯著提升。
另據安通控股釋出的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完成計費箱量260.91萬TEU、同比下降了24.62%,集裝箱吞吐量1341.59萬TEU、同比下降18.72%;同年安通股份營業收入同比降幅則高達49.79%%,其中水運營收37.13億元、同比上年度64.41億元下滑了將近43%。也即安通股份2019年水運營業額的降幅,顯著超過了同年業務量的降幅,對應著安通股份水運業務單價出現顯著下降。
但是根據中谷股份招股書披露,公司的水運業務單價在2019年並未出現明顯下降,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安通控股的資料存在較大差異。
反觀2018年,兩家公司的資料則存在較大相近性。當年安通控股業績表現尚可,營業額同比增長了48.77%,但歸母淨利潤同比小幅下跌了11.02%,安通控股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完成計費箱量公司完成計費箱量346.14萬TEU、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1.23%;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8.77%,由此測算的水運單價是小幅提升的。同年,中谷股份的水運單價同樣小幅提升了2.82%,這也反襯出2019年兩家公司資料表現之重大差異並不正常。
東興證券曾在2017年釋出研報《內貿集運或打價格戰》中分析指出,中谷和安通的新船訂單的主要船型主要集中在較大的1900TEU-2500TEU上,安通於2017 年1月收購了3條韓進海運的4250TEU的船;這些船型在內貿集運領域屬於大型集裝箱船,是為爭奪南北航線而專門配置的,並提出“在即將迎來的價格戰中,內貿集運市場格局會進一步變化”。這與前述資料體現出的安通控股正在大幅降低內貿集運單價一致,這令投資者擔憂是否會損害到中谷股份未來的盈利能力。
此外,在2018年經營情況表現尚可的年度,安通股份實現營業額100.58億元,相比同年的中谷股份的80.38億元,高出了四分之一;2018年末,安通控股的員工總數為1604人,相比同年的中谷股份的1213人則高出了近三分之一。也即,中谷股份的人均創收能力,是高於安通控股的。
但與此同時,2018年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科目代表的實際人力成本,安通股份為3.25億元,同年中谷股份則僅為1.88億元,對應安通控股的人均人力成本顯著高於中谷股份。更何況,中谷股份辦公地點是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安通控股的辦公地點則在福建省泉州市,中谷股份的人力成本標準應當是高於安通控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