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程苑芬
編輯|常亮
全球第一條流水線誕生於1913年,成功將每輛福特T型車生產時間從12小時縮短為90分鐘,售價從850美元降至300美元以下,推動了私家車快速普及。《T型車:百年風雲》一書作者表示:“流水線成為了美式製造業的象徵”。
然而,流水線也讓人類工作變得乏味無趣。電影《摩登時代》中,查理的流水線工作就是不斷擰緊螺絲,被重複的機械勞動折磨到精神失常的他,覺得在監獄裡才能感受到自由。
此後百餘年的工業製造發展史,某種意義上是勞動力解放史,尤其是取代流水線上簡單、機械的體力勞動。豪森股份致力於打造汽車智慧生產線,用機器取代了工人體力勞動,甚至部分腦力勞動。其多條生產線處於國內首創地位,與上汽通用、特斯拉等知名車企均有合作。
截至2019年底,豪森股份擁有了77項授權專利和71項軟體著作權,研發水平領先行業。2017年其主營業務收入達6.5億元,2019年躍升至10.5億元,增幅高達60%。
不過豪森股份的研發投入和主營業務一直集中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時值新能源汽車大爆發,它能否將優勢延續至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又能否助力中國汽車製造“彎道超車”?
中國製造業亟需打破“低端鎖定”,汽車智慧裝備製造是重中之重。
“裝備製造業”概念是中國獨有,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生產裝備的重任,是“工業心臟”和“國民經濟生命線”。
但是,中國製造業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導致高階製造裝備和核心技術嚴重依賴進口。發達國家一直嚴防中國製造業走向高階,就是想將中國的高階製造裝備供給權置於股掌之間。
中國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製造性產業之一,儘管產量和銷量穩居世界首位,但是其高階製造裝備受制於國外廠商。好在近年來部分國產裝備快速崛起,中國汽車逐漸走向高階化,核心製造技術愈加自主可控。
中國汽車高階製造裝備向前邁進,除核心零部件等要自主可控之外,負責零部件裝配的流水線又豈能“受制於人”。
豪森股份致力於為中國汽車製造工業打造自動化智慧生產線,在傳統燃油汽車領域一路高歌猛進:
2004年其承接了第一個發動機整線生產線專案,此後繼續深耕,2010年開始承接變速箱生產線專案。截至目前,總計為上汽通用、華晨寶馬、康明斯、卡特彼勒等超過20餘家車企設計了50多條發動機智慧生產線和30多條變速箱智慧生產線。2017年豪森股份傳統燃油汽車領域營收達到6.4億,兩年後達到9.1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0%。
每臺發動機或變速箱裝配時,動輒數百個零件,需要根據汽車流水線產能、生產節拍等,規劃每個工位的裝配內容和裝配工序,同時還要根據廠房情況擬定流水線佈局及物流方式。
以豪森股份設計的生產線為例,其發動機智慧生產線裝配零件數多達130-450種,長度約200-800米,總生產工位裝置數量可達80-220個;變速箱智慧生產線設計零件數、工位裝置數等更甚。
將如此繁複的生產線設計得井然有序,不僅需要掌握髮動機或變速箱產品結構及工作原理,還極其考驗生產線規劃能力。而豪森股份多條生產線國內首創,奠定了其在傳統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4年,其為卡特彼勒設計的“超重型20缸發動機柔性生產線”,是國內首條超重型發動機生產線;2019年其為上汽通用設計的“GP10163234 變速箱生產線”與美國的全球首發生產線保持同步進行,自動化率甚至超越後者。
然而由於傳統燃油汽車製造中,中國入局晚,技術積累時間短,豪森股份等國內企業已很難佔據優勢地位。儘管目前其營收增速尚可,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漸成氣候,若繼續將產品技術押注燃油車,前途叵測。
2017-2019年,豪森股份傳統燃油汽車領域營業收入佔比從97%下降到87% ,2018年只佔65%。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領域營收佔比,已實現從不足1%到超過10%的突破。
可見,豪森股份正將業務重心從燃油車轉移到新能源汽車,它有何優劣勢?前路是成是敗?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正在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彎道超車”機會,豪森股份正實踐其中。
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和豪森股份而言,2015年都是改變命運的一年。
201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生產還未成熟,國際格局還未形成,世界標準還未統一。既然傳統燃油汽車大局已定,決策層計劃在新能源汽車上“一雪前恥”,開啟了趕超世界發達國家、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牌的征途。
2015年,豪森股份進入新能源汽車智慧生產線領域,第一時間迎合政策導向,僅用一年時間就能夠承接“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整線專案。
而以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為起點,是豪森股份基於比較優勢邁出的關鍵一步。
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混合動力變速箱與燃油車變速箱結構相近,基於技術積累和專案經驗優勢,豪森股份很快就獲得了上汽通用等大客戶的青睞。
2018年受行業週期影響,中國汽車產銷量呈現3%-4%的降幅。
同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卻“逆勢上行”,產銷量大幅上漲,一時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汽車市場最大亮點。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一年內增加107萬輛,增幅將近70%。
毫無疑問,中國搶佔新能源汽車“彎道”成效初顯,未來有望大舉超越發達國家。那麼緊隨國家腳步,同樣及時搶佔“彎道”的豪森股份,未來還有空間嗎?
儘管豪森股份在新能源汽車智慧生產線領域佔盡先機,以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為起點,成長迅速。但是其先發優勢並不突出,市場份額表現不如人意,究其根源在於:規模過小。
2019年豪森股份設計生產線數量僅20條,產能利用率嚴重飽和,高達120%。此前,2018年其新能源汽車領域營收佔比一度高達32.97%,也僅僅是因為新增了兩條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收入。
另外,根據豪森股份招股書,截至2019年底,其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領域訂單總金額為5.4億元,高達當年該領域營收四倍以上。面對新能源汽車智慧生產線巨量需求,當前生產規模恐怕難以應付。
規模限制下,豪森股份決意聚焦新能源汽車特定零部件和氫燃料電池。
主流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鋰電池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鋰電池汽車目前已規模量產,對於動力鋰電池、汽車驅動電機和混合動力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線需求量較大,也帶動了相應的智慧生產線需求。
豪森股份緊盯三大核心零部件,繼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之後,加碼動力鋰電池智慧生產線和驅動電機智慧生產線,成功獲取了一汽大眾、特斯拉、加拿大巴拉德、捷氫科技等知名客戶訂單。目前,除驅動電機智慧生產線外,其他兩項業務已經形成穩定收入。
此外,氫燃料汽車正處於未大規模生產階段,很可能成為下一個“彎道”,豪森股份已開始搶先佈局。
其氫燃料電池電堆自動堆疊技術,能夠提升汽車生產效率60%以上,降低堆疊錯誤率20%以上,減少生產線人力成本50%以上,同行中少有突破該項技術者。
2019年是豪森股份氫燃料電池智慧生產線的“營收首年”,未來下游客戶跳出氫燃料電池研發、小批次試製階段,該項業務有望迎來爆發。
不過,以上種種佈局都暗含著擴大生產規模的需求,否則豪森股份自身增長都難以實現,更不用提助力中國汽車業“超越”。
豪森股份計劃籌集約8億資金用於新能源汽車智慧生產線專案及後續研發。專案建成後,預計年生產各類汽車智慧裝備生產線可達30條,年均營業收入將超過13億元,年均淨利潤可達1.3億元,分別可較2019年增長27%和11%。
面對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彎道超車”機會,豪森股份做出了三次選擇:首先,著眼長遠,搶佔新能源汽車“彎道”;其次,基於原有優勢,以混合動力變速箱智慧生產線為起點;最後,立足有限規模,聚焦新能源汽車的特定零部件和氫燃料電池。未來打破規模限制後,豪森股份不僅能實現自身增長,更能助力中國汽車製造“超車”,擺脫國外技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