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和“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新戰略獲得資本市場認可仍有一段路要走。
華僑城A一邊回購股票,一邊持續資產騰挪。
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近1.44億股,佔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總股本的1.75%,回購整體程序過半。公司管理層表現出的對於市值的關注及公司資訊披露方面的改善,提振了不少投資者信心。
聚焦文旅主業也給華僑城A帶來了業績上的增長。華僑城A旅遊綜合業務的營收佔比在2019年首次超過了房地產業務,為50.42%。
然而,無論是地產板塊還是文旅板塊,華僑城A的市值、市盈率等仍錄得低位。公司“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和“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新戰略獲得資本市場認可仍有一段路要走。
回購以拉昇市值
自2009年年底完成重組,十年間,華僑城A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17.06億元增長至123.40億元;與之對應的PE由70倍左右降至當前的5倍左右。華僑城A也是目前房地產公司中,少有的股價不及每股淨資產價值的股票之一。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主導了股市走向。2月份,華僑城A在跟隨地產板塊下跌後反彈乏力,隨後3月份上中旬再次放量下跌,並領跌地產股。此間,一度出現大單砸盤,引發諸多投資者猜測或為華僑城A第三大持股股東國新投資有限公司在砸盤。一時間,諸多投資者表示不滿。曾有短暫持股華僑城A的投資者當時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對於市值和投資者關係維護不重視。”
華僑城A回購的祭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
2020年3月20日晚,華僑城A宣佈回購計劃,擬回購數量:不超過2.46億股且不低於1.23億股;回購價格為不超過8元/股;實施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透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預計回購金額不超過19.69億元,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於實施公司股權激勵。
從華僑城A回購計劃宣佈的時間來看,時機精準,股價處於一年半時間最低點一天後,就及時宣佈了回購計劃。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1.44億股,佔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總股本的1.75%,最高成交價為6.5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5.84元/股,支付的總金額近9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回購整體程序不快,但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回購期間,華僑城A股價小幅上行,也引起業界議論。
部分投資者認為回購行為是公司開始注重市值管理的積極訊號,另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這一行為並不適宜。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直言,一般來說,回購用於激勵的話,很少會涉及一兩億股這個規模,而且華僑城A的股價相對處於低位,估值水平也落後於同業。所以與其去做回購激勵,不如考慮改善企業估值。否則用上市公司的錢去買超低價股做激勵,等於是拿股東的錢給員工贈送大禮包。
此前就有投資者表示將文旅專案單列出來或能明顯改善公司市值,但公司管理層也明確表示這恰恰抹殺了公司的綜合價值,“現在全行業都是這樣做的,包括迪士尼也是。”資本市場看清楚華僑城A“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和“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模式顯然需要時間。
華僑城A有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之際也直言,公司現階段估值較低,市值與內在價值存在背離,公司將持續從強化旅遊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維持健康穩定的現金分紅政策等多方面出發,以期實現與公司價值相匹配的市值目標。
與市值低迷類似,資訊披露不充分一直是華僑城A的“槽點”。每年的股東大會,不少投資者都會提及資訊披露不夠細緻等問題,這也是華僑城A在市值管理上較為弱勢的原因之一。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房地產和文旅為主業的華僑城A可謂受到雙面夾擊。公司在資訊披露方面反倒有了不少改進。
2月27日,華僑城A首次公佈2019年經營情況,包括銷售額、銷售面積、新增土儲和拿地金額等等。這也獲部分投資者點贊。
聚焦文旅
在持續回購股份期間,華僑城A也沒有停止轉讓專案的步伐。
7月2日,華僑城A全資子公司華僑城(天津)投資有限公司擬轉讓控股子公司太原僑辰置業有限公司60%股權及有關債權。
轉讓專案的投資收益自2017年以來已成為華僑城A重要的利潤來源。2017~2019年,華僑城A的投資收益分別為48億元、23.46億元和44.77億元。對應的投資收益佔營業利潤的比重分別為39.33%、15.59%和23.28%。此前,這一比重多維持在5%左右。
粗略測算,華僑城A2019年轉讓五家公司股權就獲得了26.76億元的投資收益。今年一季度華僑城A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滑超過30%,明顯超過了營收的降幅,也與投資收益的虧損拖累業績有直接關係。
回溯華僑城A獲取專案到轉讓專案的諸多例項,左手低價拿地,右手溢價轉出幾乎是共性特徵。諸如,它於2019年8月轉讓西安思睿置地有限公司(下稱“西安思睿”)80%股份,實現投資收益9.17億元。西安思睿的成立時間不足半年。
賣賣賣的同時,華僑城A也在積極擴張。
以新增規劃建築面積為例,2017~2019年,華僑城A分別新增規劃建築面積約580.12萬平方米、1382.5萬平方米、1208萬平方米。2016年,這一指標僅錄得198.45萬平方米。
預收賬款指標同樣表現不俗。華僑城A2017~2019年末公司預收賬款分別為309.1億元、422.84億元和624.12億元。
言及頻繁買賣的主邏輯,有華僑城A內部人士直言,公司主要是透過調整非主業資產,聚焦文旅主業,來部分緩解文旅專案投資週期與回報不匹配的問題,實現動態平衡。
持續騰挪,不斷換倉,華僑城A旅遊綜合業務的營收佔比在2019年首次超過了房地產業務,為50.42%,同比增長58.96%。這整體上契合了華僑城集團董事長段先念在數個場合所提及的“華僑城的產業終極選擇永遠是‘旅遊’”。
今年疫情的到來,為華僑城文化旅遊業務在2020年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華僑城A旅遊管理部總監王剛在2019年業績會上也表示,隨著目前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下半年國內旅遊業有望逐步復甦。截至目前,華僑城A旗下景區、酒店等均已開放。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