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滿週歲的科創板,從誕生起就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推動經濟創新轉型,二是作為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試驗田”。因此,科創板不斷在交易規則上推陳出新。
今年5月29日,上交所就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回應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未來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大多數投資者對這兩項交易制度比較陌生,一旦實施會產生什麼影響?今天小夏就為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什麼是“單次T 0”?即日內買入後可賣出,或日內賣出後可再行買入,兩個方向均限操作1次。目前A股實施的是T 1交易機制度,當天買進後只能在下個交易日才能賣出。對投資者來說,單次T 0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範風險的作用。要理解這一點,需要結合科創板實行的漲跌停板限制來看。
與A股其他市場板塊不同,科創板在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的漲跌幅限制是20%。在T 1的交易制度下,投資者當日買入後,如果此後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很難迅速離場。極端情況下,非新股的日內最大虧損可能高達40%,而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的風險則更是無法控制。所以,單次T 0可能會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及時止損的機會。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從T 1到T 0的轉變,主要是為了讓市場流動性更好,從而保證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運作。保證市場流動性,也是引入做市商制度的主要好處。
為什麼要引入做市商制度?當前A股各板塊都採用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交易,是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方式。這種方式下,由投資者之間直接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交易。但在做市商制度下,則由做市商同時提供買價和賣價,即雙向報價,而買賣雙方透過做市商完成交易。在流動性不足的時候,做市商可以更好地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援。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投資者會問,目前科創板交投挺活躍的,日內換手率超過10%都是比較平常的狀態,有什麼必要為流動性問題而引入新制度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涉及到科創板為資本市場帶來一項重要變化——引入註冊制。雖然此前A股中,只有科創板實行註冊制,也因此為科創板帶來一定稀缺性。但如今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已經落地,這可能會給科創板的活躍度帶來一定壓力。因此,從流動性上考慮科創板的發展,算是一種未雨綢繆。
從投資者角度看,在註冊制下,監管層將不再對上市公司質量進行嚴格審查,這就使得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大為上升。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這是很大的挑戰,但在研究實力和風險控制方面,機構投資者更具優勢。
實際上,作為建立中國長效投資機制的基石,科創板在制度設計上也向機構投資者有傾斜。從科創板的其他交易制度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比如,個人投資參與科創板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兩年投資經驗,以及50萬資金門檻。再比如在,科創板新股發行時,能參與網下配售的只能是機構投資者。同時,網下發行還優先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配售,配售比例不低於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50%,而網上申購則沒有優先配售規定。
從種種規則不難發現,個人投資者透過公募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比個人直接開戶投資更為便捷、妥當,也能降低一些投資風險。作為致力於為投資人創造長期、穩健、持續回報的公募基金,華夏基金希望發揮專業優勢,努力幫投資者降低科創板投資中的風險,把握長期機會。
風險提示:本資料僅為服務資訊,不構成對於投資者的實質性建議或承諾。本資料中全部內容均為截止釋出日的資訊,如有變更,請以最新資訊為準。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者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基金公司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可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基金,具有以下特殊風險,請投資者注意:科創板股票流動性風險、退市風險、投資集中風險、投資戰略配售股票風險。基金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表現的保證。投資者購買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我國基金執行時間較短,並不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投資者購買基金時,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鞥基金法律檔案,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和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