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信證券都漲停了,A股真的有牛市的感覺了!”某市場人士對中證君感慨。
7月以來,A股在證券等大金融板塊的帶領下“乘風破浪”,連續兩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7月3日,滬指再度披荊斬棘,攻破3100點大關。
一批券商、公募基金機構開始喊出“牛市來了”,部分機構更傾向於“結構牛”,市場風格是否迎來切換,成為了機構的熱門話題。
作為機構投資者中更穩健型的選手,銀行保險機構如何看待當前的市場?這些機構開展了怎樣的操作?未來看好哪些板塊?
部分銀行系資金借道入市
A股“七翻身”背後是增量資金不斷進場,除不斷“買買買”的北向資金外,中證君瞭解到,近期,不少銀行系資金 正借道權益基金入場。
交銀理財權益投資部人士告訴中證君,近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組合倉位,結構上更加重視阿爾法能力的獲取,重個股選擇;前期就已佈局券商、地產板塊。對於FOF/MOM產品而言,更多從指數型產品轉移到長期業績出色、主動管理能力較強的偏股型基金產品。
某承接銀行委外資金的私募表示:“資管新規之後私募委外一直在萎縮,停擺很久了。近期理財子這塊人員陸續到位,開始召喚我們,有一些進展了。不過,這個跟行情可能關係不大,因為之前他們一直沒有顧上我們這塊業務。”
有業內人士預計,一部分銀行保險機構近期可能動作不大或僅有調整動作。某券商研究人士表示:“證券和銀行的拉抬是短期行為。”銀行保險機構權益倉位在年初就確定,他們的資金參與權益市場有比較穩定的比例,不會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
保險系資金展現入市熱情
險資目前已是公募基金市場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和股票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截至今年4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已達到19.6萬億元。這些扮演市場壓艙石角色的機構,近期對市場展現出較為樂觀的態度。
多位險資人士認為,當前A股市場迎來了顯著的“修復”,外資持續大規模湧入。對疫情憂慮的緩解、國內經濟的率先復甦、政策面持續發力等因素,讓市場情緒走向樂觀。
在利率下行、非標資產收益率下降及信用風險增加背景下,險資近期越來越多地在權益資產中尋覓價值和機會。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宏觀因素在投資機會挖掘中起著主要作用。
某大型保險資產機構相關人士表示,二季度市場走出寬幅震盪之後,部分險資根據市場節奏,或是選擇獲利了結,或是繼續逢低佈局價值窪地。現階段主要把握中期佈局機會,重點配置低估值優質股,對科技成長、消費、新能源、醫療醫藥領域仍有較大偏好。
但有險資人士提醒,中報季臨近、全球疫情轉機尚不明朗、美股等全球風險資產調整風險,市場短期窄幅震盪或難免,建議把握結構性機會,契合了部分券商人士口中的“結構牛”。
值得一提的是,險資近期以來展現了較高的入市熱情。如在上半年,舉牌次數已超去年全年;調研A股上市公司的次數已超2000次,同比增近2倍,醫藥、科技、消費、製造業受到格外青睞,製造業方面,中游高階製造的機會受到險資較大關注。
樂觀派VS謹慎派 後市如何配置
對於後市,不同機構思路不一,有的樂觀、有的謹慎。
某保險機構資管中心負責人對中證君稱,目前還是比較樂觀,但也不會滿倉買入,以持有和調整結構為主。交銀理財權益投資部對後市亦相對樂觀,稱會保持相對高倉位。
具體到行業來看,一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稱,“券商這一輪行情大機率不會那麼快停下來,總體還會有上升的趨勢。”
上述券商研究人士則相對謹慎,其認為下半年的權益市場還是應該謹慎看待,除了中長期配置的資金,要對市場波動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一位險資管理者認為,不要去預測市場,投資者需要的是應對。“大盤3100點震盪,那就多啃啃中間估值不高,業績有保障的二線白馬股;大盤衝到3500點,倉位可以分配一下:低估值藍籌 + 二線未高估的公司 + 追漲市場最火的方向。大盤若回撥到2800點,那消費和醫藥裡會有好公司回撥下來,把現有的二線績優公司的倉位挪一部分過去即可。在這個過程中,多關注市場增量資金的大頭公募基金和北上資金,以及兩融餘額的增加情況。”
“另外,所有的板塊裡,最獨特是券商板塊,一來它跟牛市的關係是你好我也好,二來今年是金融改革大年,要想用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替代銀行的間接融資功能,券商是關鍵步驟。”該管理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