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8家銀行集體上市的“盛景”,今年尚無一家銀行登陸A股。業內人士建議有序推進中小銀行IPO稽核,幫助中小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尚無銀行登陸A股
2019年4月蘇州銀行過會以後,還沒有中小銀行“闖關”成功。
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常亮認為,今年中小銀行IPO稽核節奏放緩有五方面原因:第一,2019年以來多家中小銀行發生風險事件,有部分中小銀行面臨流動性困難,出於擔心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等因素的考慮,銀行IPO稽核有所放緩。
第二,目前部分銀行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健全,部分中小銀行的主要股東透過關聯交易,謀求控制主導銀行經營,越權干預機構經營來服務自身利益,監管層關注到這類問題後會更加審慎問詢並稽核擬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是否規範。
第三,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宗旨,銀行讓利於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稽核進度相較於非金融企業偏慢。但實際上銀行透過IPO補充資本做大做強規模後,能夠透過信貸投放等業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第四,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資產規模較大的城商行基本都已上市。從監管層考量角度來看,在上市依然是目前稀缺資源的背景下,稽核重心會更加傾向於科創企業、高新制造業企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
第五,目前銀行業整體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位,已上市銀行市淨率普遍低於1倍PB,銀行股整體低迷也是監管層審慎推進中小銀行IPO稽核的原因。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複雜,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也尚不確定,無論在A股還是在H股上市,中小銀行都有很大不確定性,資產質量隱憂會對估值造成較大影響,現在可能不是最佳上市時間視窗。
中小銀行亟需補充資本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大型銀行和股份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和13.44%。
楊榮分析,相比城農商行,近幾年大銀行和股份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得更多,意味著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融資速度與規模均高於中小銀行,中小銀行當前補充資本的緊迫性較大。
“中小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偏低,資本工具使用不足問題。”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穿透監管要求計提資本、非標資產回表以及信貸投放力度不斷加大,中小銀行資本總量面臨較大壓力。從21家主要上市城商行和農商行2019年報告看,有11家銀行其他一級資本充足率低於1%的監管合意水平,反映出中小銀行一級資本成本相對較高,過多依賴核心一級資本充實一級資本充足率。同時,中小銀行還普遍面臨資本工具使用不足的問題。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將多種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首先鼓勵採取市場化方式引進投資者,包括外資和民營企業,鼓勵依法合規兼併、重組和股權投資。同時積極推動增強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支援銀行透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有序推進中小銀行上市
中小銀行根植地方經濟,主要側重於服務城鄉地區、中小微企業發展。專家認為,目前區域性銀行仍有廣闊發展空間,上市能有效夯實其資本實力,使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截至11日尚有16家銀行IPO排隊中,且均為城商行或農商行,其中2家稽核狀態為“已反饋”,14家稽核狀態為“預先披露更新”。
由於銀行業屬性與其他行業有所差異,因此監管層需要合理有效把控銀行上市稽核節奏。常亮建議有序地推進中小銀行的上市稽核,保持稽核節奏。
談及應遴選哪些銀行上市,常亮認為,擬上市銀行首先應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及抗風險能力,公司治理機制要健全。同時,它們應該是區域代表性的中小銀行,有一定的經營特色及區域影響力。
其次,業務上應支援專注主營業務、存款基礎紮實、貸款投放穩健的銀行上市。鼓勵在支援實體經濟和支援小微企業方面做得較突出的銀行上市,這也是透過支援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間接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
最後,擬上市銀行財務指標要健康,不僅指常規盈利資料,還要結合銀行業監管指標,包括不良率、逾期貸款佔比、同業負債佔比、非標投向底層資產、撥備計提情況等多角度綜合判斷擬上市銀行的質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