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在科創板成功上市,發行價為27.46元/股,公司當天開盤漲245.96%至95元/股,收盤漲幅收窄至201.97%,報82.92元/股,全天成交479.7億元,總市值達5918億元。中芯國際成為科創板首家迴歸A股的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為後續更多已上市紅籌企業回A開啟範本。
創多項A股紀錄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上市儀式講話中表示:“此次以紅籌架構迴歸A股科創板,充分體現了境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包容,體現了科創板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支援和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上市後,中芯國際將進一步藉助境內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創新和發展,為更多的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司不斷成長,併為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們將以持續的創新和發展回報廣大投資者的信任。”
此外,中芯國際科創板IPO速度也連創紀錄。從6月1日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到19天過會,29天獲准註冊,再到45天正式鳴鑼上市,中芯國際跑出科創板IPO的新速度。
從募資規模來看,中芯國際科創板首發若採取“綠鞋”機制,預計募集資金淨額達到525億元,是A股近十年來融資規模最大的IPO,也是公司原計劃募資的兩倍多。
中芯國際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包括“12英寸晶片SN1專案”“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專案儲備資金”與“補充流動資金”。其中,“12英寸晶片SN1專案”是中國大陸第一條14奈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生產線。募投專案的實施將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增強技術實力、豐富產品組合、擴大產能規模,進而全面提升公司在多種技術節點、多個工藝平臺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能力。
佔此次發行規模一半的戰略配售認購陣容也十分豪華,既包括“國家隊”國家大基金、國風投基金、國新投資等,也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等外資,中微公司、中環股份、匯頂科技、安集科技、江豐電子等半導體產業鏈上市公司。
虹吸效應顯現
截至7月16日收盤,中芯國際報82.92元/股,較發行價27.46元/股漲幅高達201.97%,總市值增至5918億元。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首日換手率達53%,成交額479.7億元,佔科創板所有股票成交額近50%,其單日成交規模躋身A股歷史第四大單隻個股。據統計,A股歷史上僅有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全天700億元)、2015年7月7日中國平安(全天679億元)、2015年6月9日中國中車(全天497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中芯國際。
值得注意的是,與A股中芯國際大漲不同,中芯國際港股7月16日大跌25.23%,收盤價報28.75港元/股。中芯國際港股7月15日也出現8%的下挫。
中芯國際2004年在香港上市,發行價2.69港元,在今年5月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芯國際港股的股價一直在10港元/股附近。自5月5日中芯國際宣佈將赴科創板兩地上市後,截至7月15日,中芯國際港股股價上漲153%,成交額累計達1936億港元,換手率達133.18%。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表示,此前中芯國際港股已有較大幅度的上漲,這是對中芯國際A股上市後的提前反應,當中芯國際A股上市後,其股價每股在預期的80元至100元之間波動,利好失去效應,大量的獲利盤湧出導致港股回撥。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兩地市場有差價是正常的,不同的投資者,風格偏好以及對公司的估值定位都會存在差異,中芯國際A股較港股出現較高溢價仍在預期。
國信證券7月16日釋出研報認為,由於內資南下買中芯國際持股比例接近40%,再加上大股東持股,中芯國際80%是內資持股,可以說中芯國際目前是內資定價。投資中芯國際A/H的投資人重疊度很高,長期來看中芯國際的A/H估值會趨同,港股中芯國際估值將向科創板估值看齊。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中芯國際A股上市有一定虹吸作用,帶來科創板以及晶片板塊的階段性調整。
7月16日,此前受市場追捧的中芯國際產業鏈上市公司,比如中微公司、滬矽產業、長電科技等個股也出現較大跌幅。A股半導體板塊7月15日就普遍出現下跌回調,中芯國際虹吸作用明顯。
發展任重道遠
中芯國際上市同日,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釋出2020年二季度業績。臺積電二季度合併營收約7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9%,環比基本持平;稅後純益即淨利潤約2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環比增長3.3%;毛利率為53%,淨利潤率為38.9%,各項指標均超出此前指引預期。
中芯國際此前公告稱,預計2020年二季度收入環比增長3%至5%,毛利率介於26%至28%的範圍內。中芯國際的盈利能力與臺積電相比仍然差距較大。
從晶片製造工藝水平來說,臺積電今年開始量產5奈米產品。二季度,7奈米貢獻臺積電晶圓銷售額36%,5奈米營收貢獻情況尚未披露。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唯一量產14奈米的晶圓製造商,但14奈米在2019年公司營收佔比僅有0.29%。中芯國際目前位列全球晶圓製造商第二梯隊,大約落後於臺積電4年左右的時間。在中芯國際一路追趕臺積電的同時,臺積電顯然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臺積電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3nm製程預計2021年風險量產。
晶圓先進製程的研發量產需要大量資本投入。臺積電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進一步上調2020年資本開支水平至160億美元至170億美元,此前臺積電已經將2020年資本開支上調至150億至160億美元。據瞭解,這些資本開支中80%都將用於採購先進工藝裝置,其中約20億美元用於採購光刻裝置。
EUV光刻機對於先進製程至關重要,臺積電目前擁有的EUV裝置最多,約30臺,中芯國際目前預定了1臺,但尚未交貨。周子學在日前路演活動中表態,公司目前已經量產和研發的工藝還不需要EUV光刻機。
EUV光刻機能否如期到位,客觀上為中芯國際未來研發更先進製程蒙上一層陰影。中芯國際在招股說明書提示風險稱,公司主要材料及裝置供應商多數為境外公司,分別來自於日本、韓國、荷蘭、美國等國家。未來,如果相關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限制進出口或提高關稅,公司可能面臨裝置、原材料短缺和客戶流失等風險,進而導致公司生產受限、訂單減少、成本增加,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