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證綜指一個月後啟用 持續最佳化讓晴雨表名副其實

外匯天眼APP訊 : A股市場誕生最早、最具影響力的上證綜指在問世29年後,將迎來首次較大修訂。同時,科創板首個指數——科創50指數將登場亮相。

6月19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自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延遲新股計入時間、科創板證券納入上證綜合指數樣本空間。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交所獲悉,此次上證綜指編制修訂擬採用無縫銜接的方式進行,不會影響指數的連續性,不影響投資者觀測市場行情。

在業內看來,指數編制修訂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上證綜指的市場代表性與穩定性,使其更加準確表徵上海市場整體表現,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場結構變化,為投資者觀測市場執行、進行財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標尺。

與此同時,7月22日收盤後,上交所將首次釋出“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釋出實時行情。

“我們需要各種各樣差異化、多樣性的指數,並加工成投資工具,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黃瑞慶稱。

調整劍指三大方向

上證綜指於1991年7月15日正式推出,是A股市場歷史最為悠久的指數,見證了中國股市近30年的風風雨雨。該指數核心編制方法沿用至今,此前在新股計入時間方面做過3次調整,本次修訂是上證綜指問世以來的第四次調整,也是首次較大幅度調整。

市場各界對上證綜指的完善早有期待,對於指數是否失真、是否充分反映市場結構變化等也多有討論。特別是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意見建 議,認為完善指數有現實迫切性。

對於上述呼聲,上交所立即做出回應。5月29日,上交所公開表示,在研究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時,將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並借鑑國際最佳實踐經驗;6月6日,上交所稱,已“建立指數編制專 家諮詢機制,首次指數編制專 家諮詢會議將於近期組織召開”。

6月19日,上證綜指修訂內容出爐。根據上交所公告,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二是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

三是上交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指。

“這三條都屬於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持續最佳化指數編制方案的一些合理調整。”黃瑞慶分析稱,這是一次正常的指數編制方案的最佳化,主要體現的是一些市場變化,比如科創板、紅籌企業,所以指數編制隨之變化。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曾表示,隨著A股的退市制度和優勝劣汰的進一步推進,績差股的退出可能會大幅增多、指數里剔除ST等有較大退市風險的股票也是必要的,避免退市出清的股票對指數造成拖累而有所失真。

對於調整新股納入的時間,一家頭部券商研究所研究部高階副總裁稱,由於市場結構性的原因,新股上市初期存在定價大幅波動的情況。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新股上市初期大 波動、高估值的現象將有所改善,新股過早計入對上證綜指的影響將會有所下降。但市場結構性的變化需要較長時間,過渡期內有必要延長新股計入時間。

此次上證綜指編制修訂的內容多與市場預期相符,不過前期部分人士提出的改變加權方式等建議,此次尚未體現。現在是否適合變更加權方式,其實市場也存有爭議。

建議變更者認為,變更指數加權方式可提升新興行業權重,更好反映上海市場結構特徵。不建議現在變更者認為,變更加權方式對指數的影響較大,對於變更的措施需要更多的考慮和權衡。

中立派則認為,應客觀準確認識完善編制方法對上證綜指表徵性及可投資性的影響。“若期望指數發揮更多的投資功能,則應變更指數加權方式為自由流通股本加權;若期望指數發揮更多歷史表徵功能,則應維持總股本加權。此外,若變更加權方式,還需特別注意自由流通股本加權會一定程度增加小盤股權重。”華夏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

黃瑞慶對第一財經稱,從指數的用途來說,總股本加權和自由流通股加權,這兩種指數編制方案不好說哪一種更好或更合理,其實反映的是不同指數的定位和功能。市場總體的表徵可以用總股本加權,投資性指數更多地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權。總股本加權反映全體股東的回報,自由流通股本加權反映流動股東的回報,因此市場表徵和投資屬性這兩者也沒有絕對的界限。

“這次的調整體現了穩健的風格,一步對指數的編制原則調整過大,導致前後風險收益特徵的可比性較差也不太合適,指數編制應該是一個持續最佳化的過程。因為市場的情況在變化,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限售股轉為流通股,兩者之間的差距會趨於縮小,屆時再調整影響就沒有那麼大,前後的延續性也更強。”黃瑞慶稱。

科創50指數即將登場

自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至今年7月22日將滿一週年。在此之際,科創板將納入上證綜指。

“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計入科創板證券有助於改善上證綜指行業結構特徵,更好反映市場結構變化。”一位來自匯添富基金的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科創板市場平穩快速發展,上市公司數量與規模持續增長,已成為上海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入科創板證券有助於提升上證綜指的市場代表性。

一位大型資管公司的量化投資部總監稱,計入科創板證券有助於提升上證綜指的先進性與代表性。科創板上市公司大部分都處於新興產業,是未來蓬勃發展的方向,不應缺席上證綜指。

同時,作為科創板首個指數,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將登場,於7月23日正式釋出實時行情。

上交所公告稱,科創板50成份指數由上交所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

據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指數編制借鑑了境內外市場成熟經驗,並充分考慮科創板制度特徵及客觀情況。樣本空間包含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及紅籌企業發行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存託憑證。

記者獲悉,交易所考慮到科創板客觀發展情況及制度特點,現階段新股上市滿6個月後納入樣本空間,待科創板上市滿12個月的證券達100~150只後調整為上市滿12個月後納入,另外對大市值公司設定差異化的納入時間安排。

提及“科創50”指數推出的意義,上交所相關負責人稱,這有助於為投資者提供客觀表徵市場和業績評價基準的工具,併為指數型投資產品提供跟蹤標的。該指數為價格指數,同時也配套釋出“科創50”全收益指數和淨收益指數,從更多維度反映科創板市場。

黃瑞慶也稱,科創板作為一個新的板塊,並實行註冊制,集聚著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從投資角度而言,有必要編制一個指數來反映科創板總體的市場表現。

影響幾何?

在上證綜指此次修訂時間和方向明確之後,部分市場人士一度擔憂是否將給行情帶來影響。對此,多位專業投資人士認為,修訂後的上證綜指的表徵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但是幾乎對市場行情沒有影響,行情走勢主要取決於公司基本面。

修訂後的上證綜指將剔除被風險警示的股票,同時市值排名10名之後以及上市不滿一年的新股也不再納入上證綜指。

“上證綜指的變動,對具體股票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跟蹤綜合指數的基金比較少,所帶動的相關股票資金進出也不會太大。”前資深券商保薦代表人王驥躍稱。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士對第一財經稱,上證綜指剔除的股票,基金會被動減持,相應的,新納入的股票,基金也會被動增持,所以對整個市場而言是一個平衡的狀態。對市場整體影響非常輕微,對具體的個股行情影響還要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

黃瑞慶也稱,實際上,上證綜指編制最佳化方案保持了指數的延續性,不會出現前後斷崖的差異變化,反映投資標的風險收益特徵的延續性保持了,表徵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這是一個正常的指數最佳化調整,不應對其過分解讀,對於市場行情沒啥影響。”他稱。

另外,科創板50指數即將推出於機構而言也是一大期待。“相信各家基金公司肯定會去佈局相應的指數產品。”黃瑞慶稱。

那麼這會否助推市場對相關成份股的關注?黃瑞慶認為,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市場有其自身的執行規律,科創板集聚戰略高新產業,從目前的成交活躍度等方面來看,投資者對科創板還是比較認可的,投資需求也比較多。另一方面,近年來指數基金的投資需求已經趨於多樣化,有長期投資者和短期投資者,有資產配置型的也有交易型的,有的順勢而為有的逆向投資,等等,短期漲跌不能一概而論,長期表現關鍵還是看企業自身的基本面情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5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上證綜指一個月後啟用 持續最佳化讓晴雨表名副其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