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那麼多 選老將還是選新人?

  俗話說: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買基金的至理名言,畢竟選到好的基金經理投資就成功了一半。可是面對市場上的數千位基金經理,新人居多,老將也不少。那麼,選老將還是新人?普通投資者該何去何從呢?

  老將和新人對比

  對新人普遍擔憂

  1、經驗不足。

  沒有經歷過一輪牛熊週期(5-7年)的考驗,甚至沒有經歷過一個小週期(3年)的考驗。 注:有些基金經理曾經管理過集合產品或者私募的,其實也算有管理經驗的。

  2、沒有成熟的投資系統。

  許多人是在任基金經理後才開始搭建投資體系的,有些人快、有些慢。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東試試、西摸摸,經常風格漂移,有些人經過很長時間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在沒有成熟的投資系統之前,很難保證有穩定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3、能力圈比較小、擅長的行業不多。

  有些基金經理剛剛從研究崗位轉行做投資,主要只擅長自己原先研究的行業,對其他行業不熟悉,投資範圍單一。有些能做到固守能力圈,倒還好,可以當成一個主題基金去配置。有些基金經理明明不擅長,又忍受不住其他行業的誘惑,踏出能力圈,就會產生認知風險。

  4、任職不穩定。

  基金經理優勝劣汰很快,新人基金經理,做得好的,經常會跳槽。

  5、部分新人投資策略較激進。

  有些基金經理為了出名、擴規模、爭排名,會採取持倉集中、倉位擇時、行業集中等方式做出業績,有點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這種基金經理,即使業績好,我也不建議買,對基民太不負責任了。

  新人基金經理的優勢

  1、 規模小。

  一是調倉會比較容易,尤其對於那些換手率較高的基金經理來說有優勢。二是可以參與一些中小盤、流動性差的股票的投資機會。三是打新有更多超額收益。

  2、 衝勁足。

  年輕人,精力旺盛,剛剛走上投資崗位,急於證明自己,工作也會更加勤奮。另外像消費電子、創新藥、網際網路等行業變化非常快,需要足夠的精力去應付。如果沒有及時的學習和跟進,很容易掉隊。

  老將的優勢

  1、 經驗更豐富、心態更成熟。

  A股波動大、變化快,老將經歷過的風雨更多,各種極端行情都見怪不怪,心態更成熟,不容易犯錯。

  2、 風格更穩定,超額收益能力確定性更強。

  一是投資體系更加成熟、完整,並且經歷過不同的市場行情檢驗,可以穩定轉化為超額收益。二是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判斷更精準。研究是需要慢慢積累的,積累的足夠多就能建立研究競爭優勢,研究新股票的效率也會更高。

  3、 能力圈更大、更牢。

  擔任基金經理時間長了之後,研究過和投資過的行業也會更多,可以適合更多的市場情況,不像某些能力圈小的基金經理,當風口不在自己能力圈的時候,業績就比較差。

  4、 更能適應大的規模。老將大多在大規模上適應了較長時間,而新人剛剛上大規模,需要

  更多時間適應。

  老將的不足之處

  1、 資歷老不代表能力強。

  有些老將只能說是混的時間比較長而已。

  2、 規模偏大。

  基金經理成名後,規模是最大的問題。大部分基金經理都邁不過100億的坎,即使優秀的基金經理也很難在200億以上做出好的業績。規模也是限制我們繼續買優秀基金經理的最大因素,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尋找規模小的、年輕的潛在大佬。

  3、 衝勁不足。

  年紀增大後難免精力下降、衝勁不足,投資是認知的變現,如果的研究深度不夠,超額收益難以維持,尤其是新興行業和成長風格,變化較大,新人往往表現更好。

  4、 管理事務增加,投研時間減少。

  有些老將在基金公司漸漸走上管理崗位,擔任副總、權益總監等職務,承擔了管理部門和培養年輕人等工作,在投研方面的精力就會減少。

  從基民投資的角度分析

  1、 新上任的、年輕的、低調的、小公司的基金經理難以研究。

  選基不能只看歷史業績,還需定性分析,老將和明星基金經理有更多的曝光機會(路演、訪談、演講等),便於我們定性研究。

  2、沒有精力去研究的基民儘量買老將。

  有很多新人基金經理可能在某一年業績很突出,後來就慢慢的不行了,比如現在還有誰記得宋昆、魏偉、任澤松、左金寶、李會忠等人?他們曾經可是過去某年排名頂尖的紅人。

  那些已經證明過實力的優秀老將,比如張坤、謝治宇、朱少醒、董承非等人,雖然沒有哪年拔尖,但再過5年甚至10年,他們大機率還能存活在這個市場上並且業績還不錯。如果你沒什麼精力深入研究基金經理,買老將會更加穩妥,收益也不會太差。

  3、 曾經的老將跳槽到新公司後,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

  例如睿遠傅鵬博、趙楓、嘉實洪流、中庚丘棟榮、博道張迎軍等。他們過去的投資能力得到了證明,換了一個基金公司,規模清零,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4、新人的規模較小,便於我們一直持有,不用擔心他規模太大。

  很多基金經理隨著成名,規模也迅速膨脹,例如中歐周應波、華安胡宜斌、信達澳銀馮明遠、工銀袁芳等,迫使我們不得不換新基金。

  新老優秀基金經理名單

  挑選基金經理誠然還要看背後的投研團隊、基金經理從業背景、基金經理管理年限、投資理念、選股標準、投資業績、業績的穩定性、風險控制能力、基金經理對比等綜合資訊,但為了快速選擇樣本基金經理,本著基金經理的投資年限和年化收益率原則,從全市場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選擇梯度分為投資年限10年以上,5年—10年,3—5年,2—3年,2年以下年限則不包含。

  一、投資年限2—3

  投資年限在2-3年的基金經理,業績表現好的基本上會與當下的市場風格比較貼近。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19位基金經理(按任職年化回報超過15%,2018年的跌幅小於30%,代表性產品規模大於2億),這些代表性產品今年的漲幅多數都在20%以上,比較熟知的基金經理有於洋、葛晨、王園園、郭睿、喬遷等。未挑選投資年限1-2年內的,不是因為基金經理不優秀,是因為2019年以來市場表現較好,基金的業績好有部分可能是市場的因素導致;對於投資年限在1-2年內的,可以關注的基金經理名單有:蕭嘉倩(南方教育股票)、田彧龍(交銀資料產業)、鄭巍山(銀河創新成長)、樓慧源(交銀醫藥創新)、劉瀟(中銀醫療保健)、樊勇(金鷹資訊產業股票A)等。

  基金經理投資年限在2—3年的優質基金

  二、投資年限3—5

  在投資年限處於3—5年中的,選取了42位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剔除部分在2018年跌幅較大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有馮明遠、何帥、周應波、楊浩、焦巍、袁芳、胡昕煒、李進、譚寒冬、葛蘭等。這些基金經理都經歷過2018年熊市的考驗,而且投資風格迥異,有消費的、醫藥的、成長的、均衡的、行業主題的,但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風格領域內中長期業績均表現優異。

  基金經理投資年限在3—5年的優質基金

  三、投資年限5—10

  在投資年限5—10年中的,選取了35位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剔除了部分在2016、2018年跌幅較大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王崇、雷鳴、黃興亮、趙蓓、張坤、王培、蕭楠等等。這些基金經理都經歷了2016年的熔斷、2018年的熊市,投資經驗較為豐富,經歷過不同階段的市場,投資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打磨,這些基金經理可能在做投資時可能更偏長期的視角。投資者在購買這些基金經理的產品,持有的時間越長,效果可能會更好。

  基金經理投資年限在5—10年的優質基金

  四、投資年限10年以上

  在A股中,投資年限超過10年以上的基金經理不超過100位,但是長期業績較好的也不多就10位(大體上是按照基金任職年化回報大於10%),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朱少醒、傅鵬博、董承非、劉彥春等。這10位基金經理完整的經歷了A股2014-2015年的牛市、2016、2018年的熊市,面對不同市場的波動能夠泰然處之。這些基金經理的風格也不一,有的偏成長價值、有的偏藍籌白馬、有的偏非白馬、有的偏產業趨勢投資。

  基金經理投資年限10年以上的優質基金

  (本文整理自財富號文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96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經理那麼多 選老將還是選新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