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A股再次翻紅,滬指收盤漲2.34%,突破了3400點。
牛市的“旗手”中國人壽“二連板”,四隻券商和一隻銀行股漲停,大金融藍籌領漲助推滬指再度挑戰年內新高3458點,上證指數大漲2.34%,報收3438點,滬強深弱,創業板指數上漲1.04%,價漲量升,兩市成交重返萬億,超過1.1萬億。
其中證券銀行股值得注意。
證券股漲停的股票有4只,比如國聯證券是一隻新股,哈高科收購大智慧股份引起了投資者注意。
同時銀行股一片飄紅,之前銀行股下跌,似乎砸出了黃金坑。
傳統商業銀行包括了五大行國有銀行,股價常年平穩,但今天如農業銀行都漲了一個點,說明銀行股正在受到重視。
而城市商業銀行,比如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成都銀行等,股價更為活躍。
在大家都不看好銀行股的時候,說明銀行股估值低,至少沒什麼泡沫,當時有投資就挑了寧波和招商,建了一點倉,主要買的是低賠率,想著無非多拿久一點,沒想到這麼快就有20多個點盈利了。
銀行的可轉債可能會更好,最起碼利息有保證,遇到行情還能還能跟著漲一點。農行的高股息,是靜態資料,未來會不會降低分紅?分紅要除權,股價幾年會漲嗎?前復權走勢,是考慮分紅的走勢,如果前復權走勢好幾年震盪,就說明哪怕分紅了,也沒什麼收益。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順序永遠是,股市先見底,接著統計部門公佈經濟資料見底,然後是專家確認見底,最後散戶開始衝進來。當我們都看到經濟資料後,除非你能從中看出大眾看不到的東西,否則看到資料就已經遲了,股價已經反應了資料。
銀行中長期看不屬於亮眼的行業和企業,增長緩慢,但是股價嚴重低估了,太便宜了,必須有一定的倉位。當然銀行體量太大,要漲得鉅額資金才拉得動。一般機構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可以長期持有。
據8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
在上半年為實體經濟減負紓困的過程中,應該說銀行利潤的下降,完全是市場意料中的事情。
明明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卻有著極其低的估值。
所以,銀行股是讓人很鬧心的一個方向。既愛又恨,一方面估值極其便宜,另一方面就是始終不漲。
以2018年為例,工行淨利2977億,建行淨利2547億,農行淨利2027億,中行淨利1801億,僅四大行每日淨賺額達到26億元。去年銀行員工人均薪酬普遍增長,招商銀行平均薪酬更是達到58.5萬元。
2019年營收5.05萬億,淨利潤1.70萬億。
其中,國有五大行2019年營收2.97萬億,佔36家上市銀行總計的58.8%,淨利潤1.07萬億。
其中,工商銀行2019年營收8551.6億,淨利潤3133.6億,淨利潤率36.6%,日淨賺8.59億。
特別是2020年以來,銀行板塊整體表現一直落後於市場整體。
過去十年銀行板塊三次大行情的歷史經驗,銀行板塊估值低而且不漲(相對收益較差)實際上並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全球的普遍現象。
隨著銀行股的上漲,銀行會迎來春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