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的國牌,100億賣給法國人,以為賺了,現在卻值600億

而小家電卻有所不同,雖說國貨仍然佔了最大的比例,但“三分天下,法國仍佔其一”。

行業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小家電市場超過80%的綜合份額被美的、蘇泊爾、九陽三家聯合佔有,而蘇泊爾的背後正是法國小家電巨頭SEB集團。

翻開蘇泊爾的發展史,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矗立在市場的潮頭從未落伍,為何會落入外資之手?

對於蘇泊爾的創始人蘇增福來說,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先不說蘇泊爾現在的市場地位,光是算一下這筆交易的直接損失,就夠蘇增福後悔。

據不完全統計,法國SEB集團從開始接受股權轉讓,到現在拿下81%的比例,累計耗資大概100億,而蘇泊爾如今的市值已達到近600億。

按80%的比例計算,SEB的持有市值也有480億,直接浮盈就有380億,還不包括這麼多年來的分紅所得。

那蘇增福為什麼要賣呢?得從他成為“鍋王”的往事說起。

1968年,27歲的蘇增福當兵退伍,8年的兵役,為他換來了一個供銷員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80年,在年近不惑時終於當上了浙江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廠長。

上個世紀80年代,普通人家廚房裡沒什麼電器,但壓力鍋很受追捧,蘇增福管理的廠子正是靠著給當時的全國知名品牌瀋陽雙喜壓力鍋加工配件,才勉強維持生計。

蘇增福逐漸發現,其實自己也可以做壓力鍋,於是就和瀋陽雙喜協商,借用對方的品牌,自己生產壓力鍋,每年支付500萬算是品牌使用費。

一開始的生意是很難的,就拿壓力鍋所需要的鋁材來說,瀋陽雙喜有市場銷量保障,鋁材供應商給它的價格是2700一噸,而蘇增福卻要花1萬多才能買到。

單就這一項增加的成本,蘇增福就需要多賣無數個鍋才能找回來,但別無他路,蘇增福只能咬著牙硬上。

1988年,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改名玉環縣壓力鍋廠,蘇增福帶著工人們正式進軍壓力鍋,而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沒用幾年,蘇增福就殺出了一條血路。

1992年,蘇增福用“雙喜”品牌賣出了111萬隻壓力鍋,眼看一顆新星冉冉升起,這引起了瀋陽雙喜的警覺,1993年,瀋陽雙喜終止了合作。

最可惜的國牌,100億賣給法國人,以為賺了,現在卻值600億

不過,也就是這次合作的突然終止,讓蘇增福更堅定了做壓力鍋的信心,在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後,他決心要創立一個自己的品牌。

1994年,蘇增福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註冊了蘇泊爾品牌,與同行對手展開了較量。

瀋陽雙喜沒有想到的是,收回品牌不但沒有幹掉對方,反而激發了一個更可怕的競爭對手,就在蘇泊爾創立的第一年裡,蘇增福就賣出了238萬隻壓力鍋。

之後的銷量更是連年翻番,到2000年產值已經達到5億,城市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50%,如果算上農村,佔比超過70%,蘇增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鍋王”。

當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蘇增福很感慨:

確實也是如此,剛做壓力鍋時蘇增福求著貼別人的牌,而現在,蘇泊爾成了別人貼牌和仿冒的物件。

2004年,蘇泊爾登陸A股,蘇增福敲鐘那一刻顯得很興奮,多年的辛苦換來回報,他終於也跨入了億萬富豪的行列。

但股市的反應出乎蘇增福的意料,上市的首日就直接跌破發行價,成了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第一支首日收盤破發行價的股票。

當時的媒體把中籤蘇泊爾新股的投資者比喻為“中彈”,3萬多申購者第一天就集體虧了8%。

緊接著,分析師們開始發表意見,主要說法就是,蘇泊爾未來缺乏高成長空間,持續增長是個大問題。

然後,蘇泊爾的股價一路下行,到2006年初,與發行價相比已經摺半,各種唱衰蘇泊爾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值得一提的是,蘇泊爾2004年到2006年的營收規模增長可觀,2004年營收僅有10億,2005年是15億,2006年則達到21億。

市場業績節節高升,而資本市場的價值卻連連縮水,蘇增福身家也急劇萎縮,巨大的落差或許觸動了蘇增福敏感的神經,2006年,市場開始傳出蘇泊爾要賣給法國SEB的訊息。

最可惜的國牌,100億賣給法國人,以為賺了,現在卻值600億

實際上,法國SEB由於歐洲本土市場的低迷,一直想開啟中國小家電市場,而它一直想採取的方式就是找一個本土品牌做作為依託。

本來SEB先鎖定的目標是愛仕達,SEB自己也沒有想過要收購蘇泊爾,在SEB看來,蘇泊爾這樣的企業怎麼可能出售?

出乎意料的是,與愛仕達的合作談崩了以後,蘇泊爾卻主動找上門了,蘇增福之子蘇顯澤與SEB談定了收購蘇泊爾控股權的三部曲。

第一,蘇增福父子向SEB轉讓約14.4%的股份比例,轉讓價比市場價高很多。

第二,蘇泊爾向SEB增發4000萬股,使得SEB的持股數達到蘇泊爾總股本的30.2%。

第三,觸發要約收購,SEB以協議價收購公眾的股份,達到所需的控股比例。

前兩步都按計劃執行得很順利,而第三步卻出乎了雙方的預料,隨著外資收購的訊息擴散,蘇泊爾的股價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猛升。

SEB要約收購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最終比原定計劃金額多花了14億。

但SEB即使下血本也要吃下蘇泊爾,足見那時的SEB就已經看好了蘇泊爾的未來。

而蘇增福看到的是實打實的業績換不來支援,隨便一個併購的訊息炒作,卻贏得市場追捧,蘇增福實在看不懂。

2007年,66歲的蘇增福退出了蘇泊爾,董事長職位交給了兒子蘇顯澤。

最可惜的國牌,100億賣給法國人,以為賺了,現在卻值600億

之後,蘇增福開始逐漸撤離蘇泊爾,2011年向SEB協議轉讓了約20%的股權,媒體的報道是蘇增福套現了約40億。

2017年,蘇增福再次轉讓了剩餘的幾乎全部股份,又套現了20多億,如今只剩0.01%的比例,算是隻留下一個念想。

如果加上第一次轉讓股份所得,蘇增福大約套現了70億,用蘇增福的話說,賣得很好,特別是第一次轉讓,幾乎是天價。

但看到如今蘇泊爾高達近600億的市值,不知蘇增福作何感想,以當初持有的44%比例計算,至少也有200多億,差的不是一點點。

有人說,因為SEB給蘇泊爾帶來了理念、技術、管理,才讓蘇泊爾得以持續發展,但筆者想說,美的、九陽不也是中國人自己撐起來的嗎。

其實,蘇泊爾賣給SEB可以找出100個理由,但最關鍵的還是當年的蘇增福已被資本市場迷亂了雙眼,也丟掉了初心。

從蘇泊爾撤出幾年之後,蘇增福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轉做衛浴,他說要再造一個蘇泊爾出來,足見蘇增福的悔意。

只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市場,再創輝煌談何容易,但即使失敗了,蘇增福也應該感到欣慰,至少努力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56 字。

轉載請註明: 最可惜的國牌,100億賣給法國人,以為賺了,現在卻值60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