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李傲華
作為資本市場的“野蠻人”,譽衡集團實際控制人朱吉滿曾經透過瘋狂“買買買”,闖進了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和胡潤富豪榜。但也正是因為瘋狂買賣,他可能即將失去譽衡集團以及譽衡藥業、信邦製藥的實際控制權。
圖片來源:pixabay
7月7月,哈爾濱譽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衡藥業”,SZ002437))和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邦製藥”,SZ002390)雙雙公告,控股股東哈爾濱譽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衡集團”)的破產重組申請已獲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根據公告,譽衡集團持有譽衡藥業32.18%的股份,持有信邦製藥21.52%的股份。
控股股東破產,譽衡藥業和信邦製藥的股價卻連漲三日,今日雙雙漲停。
截至7月9日收盤,譽衡藥業4.08元/股,創下近60日新高,信邦製藥也一路走高,收盤前觸及漲停。
圖片來源:雪球
就譽衡集團破產對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時代財經分別聯絡了譽衡藥業和信邦製藥。
7月9日信邦製藥回覆時代財經稱,譽衡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式不會影響信邦製藥的正常經營,目前還不清楚此事是否會引發信邦製藥實際控制權的變更。
截至發稿,時代財經仍未收到譽衡藥業的置評回覆。
北京夏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月超7月9日對時代財經表示,進入破產重整後,譽衡集團的主體資格是存續的,可能仍然持有譽衡藥業和信邦製藥的股份,但是重整後譽衡集團的股權結構會發生變化,甚至實際控制人也會發生變化。
瘋狂併購史
譽衡藥業在醫藥界素有“併購機器”之稱,它的發家史要從一款名為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科用藥開始。
2004年,鹿瓜多肽進入國家醫保,為譽衡藥業帶來了豐厚的現金流。2010年,譽衡藥業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從此開始了瘋狂的併購之旅。
譽衡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朱吉滿在談論自己的生意經時曾經說,“一旦發現合適品種,就採取直接購買、合作研發、併購等方式把這個品種收過來。”
目前譽衡藥業的產品涵蓋了骨科、心腦血管、糖尿病、抗感染、抗腫瘤等眾多領域,產品線的擴張離不開譽衡藥業一次次的併購。
根據2019年財報,譽衡藥業的心腦血管藥物創造了18.7億元營收,佔總營收的37.01%。而譽衡藥業主要的心腦血管藥物,幾乎都是透過併購獲得。
注射用磷酸肌酸鈉是2014年收購上海華拓醫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安腦丸/安腦片則是2012年收購蒲公英藥業獲得,2015年透過收購普德藥業,將包括銀杏達莫注射液在內的產品收入囊中。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制圖
公開資料顯示,在收購信邦製藥之前,普德藥業是譽衡藥業規模最大的併購案,交易金額達23.8億元。
迄今為止,普德藥業仍是譽衡藥業的核心生產線。2019年譽衡藥業的注射劑年生產量為7.8億支,而普德藥業的注射劑年生產能力為6億支,譽衡藥業還計劃以普德藥業為核心搭建CMO平臺。
憑藉一系列收購帶來的業績,朱吉滿身價水漲船高,2015順利躋身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嚐到了併購甜頭的朱吉滿開始更頻繁地“舉牌”。
根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譽衡藥業參與的併購案高達27宗,其中成功14宗,耗資超130億元。
最大併購案埋雷
2015-2016年,譽衡藥業的淨利潤分別達到了6.65億元、7.17億元,達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值,朱吉滿對於收購的熱情也在此時來到了巔峰。
2017年,西藏譽曦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譽衡集團子公司)從創始人張觀福手中收購了信邦製藥21.04%的股份,交易價格30.24億元,是譽衡集團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
信邦製藥的主要業務為醫療服務、醫藥流通及醫藥工業,旗下有民營醫療機構、藥品銷售和配送網路,還有一定的研發實力,上市以來淨利潤一直穩步上升,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標的資產。
為了收購信邦製藥,朱吉滿頗費了一番功夫。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信邦製藥的併購案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46.6億元的結構化併購基金,該併購基金的整體規模為46.6億元,全部用於譽衡集團收購信邦製藥的部分股權,其中譽衡集團實際出資只有8億元。
透過這個槓桿基金,朱吉滿、白莉惠夫婦以8億元撬動了38.6億元資金,將近5倍的槓桿。而根據譽衡集團公開的資訊,收購信邦製藥股份只用了30.24億元,多餘的16.36億元去向不明。
2017年譽衡藥業的公告顯示,收購交易完成後,譽衡集團將其所持有的信邦製藥的全部股份和持有的譽衡藥業的部分股份質押至信託計劃,並且朱吉滿對基金持有人份額承擔差額補足以及回購義務。
左手收購,右手質押的操作最終為譽衡集團破產的結局埋下了隱患。
2018年信邦製藥鉅虧12.97億元,而2010-2017年,信邦製藥所獲的淨利潤累計也不過10.18億元。
信邦製藥的股價也一路下滑,從2017年初9.82元/股,到了2018年底僅為4.09元/股,跌幅達58.35%。
與此同時,譽衡藥業的股價也一路狂跌,從2017年初的8.17元/股跌至2018年底的2.79元/股,跌幅超過65.85%。
譽衡藥業和信邦製藥股價狂跌,導致了譽衡集團質押股份爆倉,引發了債務危機。
譽衡藥業就此倒下?
盲目“買買買”的習慣,不僅使譽衡集團走向破產重整,譽衡藥業的財務狀況也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多年的收購使譽衡藥業累積了大量的商譽值。
截至2018年,譽衡藥業的商譽值達到33.6億元,佔總資產的35.25%。2019年,譽衡藥業一口氣計提了26.15億元商譽值,致使2019年虧損達26.62億元,這也是譽衡藥業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表示,併購其實是醫藥企業在擴充產品線時的一個常見做法,企業透過併購獲得優秀的產品和技術,從而提高競爭力。
國內的醫藥巨頭復星醫藥最初就是從大量併購開始起步。同樣是“併購狂人”,為何譽衡藥業走上了和復星醫藥完全不同的道路?
“譽衡藥業的收購更像是純粹的資本遊戲,沒有從一系列的收購中沉澱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是不斷在買賣中反覆折騰。”史立臣說。
2015年,普德藥業為譽衡藥業貢獻了1.95億元淨利潤,佔譽衡藥業當年淨利潤的29.3%。2016年,就在收購普德藥業第二年,譽衡藥業就試圖將普德藥業出售轉讓給山西仟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仟源醫藥”),但最終因為仟源醫藥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未獲透過而告吹。
2019年鉅虧26.65億後,譽衡藥業選擇將澳諾(中國)製藥有限公司(下稱“澳諾製藥”)以1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斷臂求生”的舉動暫時挽救了譽衡藥業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根據財報,譽衡藥業2020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為6.59億元,但靠出售資產維持業績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譽衡藥業的PD-1單抗GLS-010已經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適應症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熱門產品的上市能不能幫助譽衡藥業扭轉局面?
史立臣認為,國內已經有多款PD-1產品上市,譽衡藥業並不佔優勢,且僅憑一個產品難以挽救一個企業。
“併購機器”譽衡藥業未來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