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代銷格局洞察:銀行穩唱主角 線上化趨勢推進金融普惠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林沫

基金代銷格局洞察:銀行穩唱主角 線上化趨勢推進金融普惠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2021年二季度基金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100家名單(下稱“榜單”),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機構等合力做大市場蛋糕,行業一片欣欣向榮。

在國家監管部門的支援下,同時得益於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的釋放,2021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火爆依舊。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市場存量權益型公募基金(股票+混合)規模為7.87萬億元,較2020年底繼續提升22.6%。

從代銷機構的集中度來看,銀行保有規模依舊領先。上述榜單中,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機構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佔比分別為56.24%、15.04%、27.96%;權益類“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佔比分別為59.40%、17.13%、22.70%。

雖然券商在基金代銷格局中“地位”僅排第三,但整體實力不容小覷,未來成長也較為可期。

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渠道各有優勢,富榮基金市場部總監曹建英表示,未來,基金銷售更多的是線上、線下的打通和融合,銀行、券商等傳統渠道也勢必會加快數字化運營的步伐。這一市場發展潛力依舊巨大,“買方服務力”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券商追趕 銀行地位暫難撼動

銀行渠道目前仍是基金代銷市場的主角和中堅力量。

具體來看,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方面,銀行佔據了前十名機構中的八席,合計的保有規模為3.66萬億元,佔比接近60%。其中,招商銀行保有規模高達7535億元,較一季度增長12%,穩坐頭把交椅。

日前,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表示,以近日發行的一隻偏股型基金為例,銀行端銷量佔三分之二,券商銷量佔到四分之一,另不到10%的銷量來自第三方銷售機構。“這是目前很多偏股型基金代銷結構的共性,當然,對個別基金公司和個別基金而言,可能會有所不同。”他說。

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王碩分析指出,銀行代銷基金規模較大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相對券商和第三方而言,銀行代銷基金的時間最早,存量規模較大;二是銀行龐大的客戶規模是其他金融機構暫時無法比擬的,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是很多投資者的一種習慣;三是銀行觸達客戶,客戶經理可以與客戶面對面交流,信任和親近感更強。“因此短時間看,銀行代銷基金還是佔據主流。”他說。

但亦不可否認,在公募基金代銷領域,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漸形成,銀行、券商、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在競爭中互相促進發展。

從榜單上看,券商風頭日盛。今年二季度前100家基金代銷機構中,券商上榜的數量最多,達到51家,銀行和第三方銷售機構分別有29家和19家,另1家為保險機構。

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的整體實力目前僅次於銀行。榜單中有12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超過百億元,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訊騰安基金居前。

對於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的快速成長,一名接近天天基金的內部人士表示,“相比券商、銀行,網際網路代銷平臺對基金產品、基金經理的介紹更加及時和全面,投資服務更普及。”

加碼線上運營 基金業發展提速

“網際網路平臺的加持,降低了基金的參與門檻和成本,讓更多大眾能參與其中,享受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同時,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主動選擇和網際網路平臺合作,藉助其銷售、產品(比如理財直播、評論區)、技術能力,去直接服務客戶,做大做強自身。第三方平臺的規模,歸根到底還是基金公司的成績。”日前,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誕生24年以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020年開始進入較快發展期,到2021年6月底,規模合計已達23萬億元,半年增長15%。

“近兩年我國公募基金快速發展,與國家監管政策的支援和引導是分不開的,激活了基金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活力。”8月6日,有第三方銷售機構負責人直言表示。

在她看來,基金業協會公佈保有規模排名,也是為了推動代銷機構進一步堅持長期服務理念的目標,最終實現中國基金市場的增量發展。

分析:公募基金行業並未內卷 發展空間相當大

大眾理財的時代已經到來,網際網路平臺摸索出來的經驗,事實上也為銀行、券商等老牌金融機構提供了可借鑑的樣本。

梳理公開報道可見,銀行、券商等機構近些年紛紛加大了對數字化的投入,牽手基金公司打造線上財富平臺,並提供營銷、運營和投教等工具支援。

創金合信基金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線上渠道仍處於擴張期,未來要考驗各機構對線上客群分層的理解和對應財富管理專業輸出能力的平衡,“買方服務力”將成為基金銷售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近段時間,有多家銀行、券商宣佈基金銷售打折活動,希望能讓投資者更低門檻買到基金、享受服務。。

如浦發銀行稱,自8月起將對部分代銷公募基金實施差異化優惠費率,將代銷的1500餘隻基金申購費率降至1折,同步上線近千隻前端0申購費的公募基金C類份額。

建設銀行、微眾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也自今年年中開始,陸續對各類代銷基金申購費率大幅打折或直接0費率。

“在基金代銷領域,各方降低費率,對於個人投資者是利好,也會促進投資者選擇公募基金這樣普惠的投資形式”,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記者稱,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第一,目前還處於居民財富搬家的過程中,蛋糕越來越大;第二,基金產品越來越豐富,外資控股的基金公司也進來了,可能會給行業帶來新變化;第三,投顧、FOF、MOM等創新理財產品和方式也會給行業帶來新影響。”她說。

據《2020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排名第一的是銀行理財,市場規模佔比為20.4%,而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雖然增長率較高,但佔比仍為15.7%,暫居第四位。另據貝恩公司資料,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268萬億元人民幣。

“資產管理行業的一項重要責任是透過把社會資本轉變為金融資本,藉助投融資、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活動,把資源引導到最有前途、有活力、最符合國家長期發展的實體經濟領域中去,進而獲得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的收益。客觀來說,公募基金很好地發揮了這項作用,並且已經成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長期重要資金來源。”上述市場部負責人繼續表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62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代銷格局洞察:銀行穩唱主角 線上化趨勢推進金融普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