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費專題策劃五|強者恆強 乳製品分化加速 奶粉淘汰進入決賽時刻

投資要點:

1、頭部乳企擴張持續,原奶價格明年或迎週期拐點;

2、新國標和二次配方註冊制2023年啟動在即,奶粉淘汰賽加速;

3、強者恆強,頭部企業市佔率將進一步提升;

4、需求強勁,區域性乳企發揮區位優勢和創新性錯位競爭

財聯社(重慶,記者 蘇啟桃 黃田)訊,2021年,疫情影響下,原奶價格高位執行令乳企成本承壓,但疫情促使乳製品消費量顯著增長。

財聯社記者多方調研採訪發現,2022年頭部乳企擴張或將持續,受此影響,原奶價格會迎來週期性拐點。隨著新國標和二次配方註冊制2023年啟動在即,奶粉行業淘汰賽正在加速,明年將是關鍵性的一年。這也意味著,行業強者恆強的狀態或將持續,未來乳製品會加速分化,扛得住各方面壓力的頭部企業或將“更上一層樓”。

奶源爭奪將持續

得奶源者得天下,原奶對乳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原奶供給不足依舊是大勢。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奶源緊缺大致從2016年畜牧業“環保風暴”延續至今,而今年供不應求狀態持續。據Frost &Sullivan測算,目前國內原奶自給率僅65%左右。

“疫情對乳製品進出口造成很多影響,比如在發貨、過海關、運輸等環節上造成諸多困難,因此,不少乳企意識到,奶源問題在國內就地解決最靠譜。” 原廣州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如是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2020年以來,乳企圍繞奶源展開爭奪,不僅外延收購、入股原奶企業,還透過各種形式進行奶源擴建計劃。

伊利股份(600887.SH)接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搞奶源叢集建設是伊利應對原奶緊缺方向之一,去年至今公司在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已經佈局了多個奶源叢集。並且,近兩年伊利已靠收購陸續控股了中地乳業、澳優乳業(01717.HK)、賽科星(834179.SH),並收購了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去年12月15日,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還表示,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游奶業。

除了搶奶源,12月10日,伊利股份120億元定增正式落地,這筆巨資創下了A股消費行業的最高融資紀錄。定增方案顯示,募集資金中50.23 億元將用於液態奶產能建設,其次15.5 億元重點投向嬰配粉智慧製造專案,11 億元用於數字化建設。上述人士稱,本次定增專案也是公司在液態奶之外,重點發力奶粉領域的表現,“後續幾年,伊利在奶粉上還會做得更好。”

蒙牛乳業(2319.HK)則表示,自家控股牧場中國聖牧(01432.HK)在未來5年有機奶產銷量將實現翻番,日產有機原奶2000噸以上;現代牧業(01117.HK)5年內將實現牛翻番、奶翻倍。具體舉措包括向有機牧場、有機奶牛轉化、收併購標的增加牧場、促進牛群自繁和單產提升。而現代牧業分別於今年3月及4月全資收購了富源牧業和中元牧業,並創新以租代建運營模式,繼續加碼內蒙古牧場建設,佈局新疆首家規模牧場。

除兩大巨頭外,更多上市乳企亦大舉出擊。繼去年收購西北龍頭乳企寰美乳業、新澳乳業、新澳牧業以來,新乳業(002946.SZ)今年又買下了澳亞投資5%股份,並擬向東北擴張,計劃參股黑龍江紅星集團,在西南、西北、華東、華中、華北、東南地區建成全國性“奶圈”。

西北乳企莊園牧場(002910.SZ)亦在中報中披露,其金川區萬頭奶牛迴圈產業園專案預計2021年末完成全面建設。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明年供給端大機率持續承壓,頭部企業還會繼續爭奪奶源。總體上看,疫情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頭部企業加強上游奶源建設,並不斷收購中小乳企、牧場,未來擴張力度還會加大,預計上游板塊表現會比較好。其表示,隨著擴張持續,明年奶源緊缺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

原奶價格或迎週期性拐點

乳企奶源爭奪硝煙四起,一大誘因在原奶價格不斷上漲。農業部資料顯示,原奶價格自 2020 年 5 月下游需求恢復後,價格逐漸上漲,在 2021 年 8月25日達到高點4.38元/公斤,截至今年四季度,平均奶價為4.32元/公斤,同比上漲6.7%,環比下跌0.5%。今年原奶價格在今年前三季度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2.1%、18.7%、16.5%。

大消費專題策劃五|強者恆強 乳製品分化加速 奶粉淘汰進入決賽時刻
(我國主產區生鮮乳價格走勢,東興證券研報截圖)

中銀證券認為,今年的大幅增長主要受上年同期疫情擾動奶價影響,未來隨著上游規模化牧場佔據主導地位、經營效率提升、下游需求增長等因素共同影響,原奶價格將恢復溫和上漲趨勢。

“原奶價格每隔兩三年會有一波週期,新一輪週期的拐點,我們判斷是在明年。”某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此前我們預估拐點會在明年第二季度出現,但後來有業內人士根據企業具體的存欄等資料分析,表示拐點會推遲,更可能出現在第三、第四季度。業內人士掌握最新資料,其判斷可能會準確一點,但拐點在明年出現應該是看得到的。

該券商分析師稱,其對拐點的判斷是基於對2020年-2025年國內奶牛存欄量變化的分析。奶業協會計劃2025年國內奶牛存欄量要達到1300萬頭,相比於2020年的615萬頭基本上要翻一番。

某行業人士也認為,隨著上游逐步進行有規劃擴產,飼草料成本增幅放緩,加上牧場產能釋放,明年原奶均價可能溫和上漲,乳企的毛利率壓力下降,原奶供求緊缺將有所緩解。

拐點到來前奶價很可能會維持溫和上漲,乳企會不會再次提價?

接近伊利股份人士向記者表示,原奶緊缺狀況確實在持續,國內奶源並不寬裕,但就算明年原奶價格還會上浮,伊利一直以來對調價非常慎重,預計更多從調整產品結構、加大促銷上來平滑成本上漲,漲價可能性不大。

招商證券研報則指出,蒙牛股份在2022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一輪提價,預計未來零售流水增長將來自消費升級(尤其是未滲透的農村地區)、高階產品銷售佔比提升和直接提價。蒙牛在2021年6月提價,上調出廠價和零售價3%-5%,還削減了對分銷商的促銷補貼,變相提升了出廠價格。分銷商目前還沒有收到更多提價的通知,但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可能會再有新一輪提價。

新國標加速奶粉行業洗牌

“新國標和二次配方註冊制在2023年就將啟動,明年將是奶粉企業最為關鍵的一年。”王丁棉表示。

據悉,2021年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了奶粉新國標,包括《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21),明確了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新增物微量元素的上下限,限制蔗糖、白砂糖在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奶粉中的新增等,將於2023年2月22日正式實施。

此前分析師宋亮表示,二次配方註冊後,將至少有30%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從市場上消失,加上一些品牌雖然保留下來但沒有實際銷售,實際會有一半的品牌被淘汰,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未來國內前十大奶粉企業的市佔率將達到90%。

“今年市場的反應就已經很明顯了,頭部企業擠壓之下,許多中小乳企、經銷商叫苦連天,撐不下去了。”王丁棉指出,前十名的企業壟斷了70%-80%幾的市場份額,剩下的七八十家企業和他們搶飯吃,吃不飽的。

“加上出生率腰斬、人口紅利不再、疫情衝擊下線下門店關店潮,奶粉行業面臨的天花板效應很明顯,蛋糕只有這麼大,增量從哪裡來?”上述人士認為,明年的競爭會異常激烈。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表示,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預計2020年-2025年市場的零售銷售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1%,市場萎縮確實已經在進行中。

在這場“奶粉淘汰賽”中,頭部乳企的競爭已經白熱化。記者注意到,2021年上半年,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06186.HK)營銷費用已超過3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近60%,總營收的30%。2020年,飛鶴營銷費用亦高達52億元,高強度營銷下,據AC尼爾森資料,其一季度市佔率穩步提升至18.4%,國內中小乳企恐難以招架這樣的攻勢。

除此外,今年還有奶粉新勢力高調入局,恐加劇明年的競爭格局。今年下半年,新希望系控股了新中國第一代奶粉品牌紅星乳業,近期多位高管已經就任,紅星乳業還官宣旗下兩款有機奶粉新品“優爾星”及“芽倍樂”上市。“新希望做液奶是很成功的,它的渠道、團隊、影響力將為老牌奶粉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估計會發力嬰配粉方面,明年我比較看好。”王丁棉表示。

需求強勁 強者恆強

值得注意的是,後疫情時代,乳製品消費逆勢增長。據海通國際測算,過去五年乳製品價格的複合增長率約為5%,不僅明顯高於CPI,也高於啤酒等消費品。因為乳製品的健康屬性得到廣泛傳播,覆蓋率和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今年前10個月增長率同比甚至達到10.1%。

根據益普索調查,新冠疫情後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分別有25%、21%的消費者認為應該喝牛奶、喝酸奶以改善身體健康,催化乳製品需求增長。

大消費專題策劃五|強者恆強 乳製品分化加速 奶粉淘汰進入決賽時刻
(西南證券研報截圖)

另外,上述券商分析師還提到,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三胎政策出臺,消費升級趨勢下,也為乳製品需求提供動力。

大消費專題策劃五|強者恆強 乳製品分化加速 奶粉淘汰進入決賽時刻
(西南證券研報截圖)

乳製品需求的增長體現在乳企的業績增長上。以上市公司為例,今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23%、31.82%;新乳業營收、淨利則分別增長42.79%、43.63%。

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乳製品需求增加,原奶價格上漲,乳企一般會透過佈局上游奶源、產品提價、減少費用投放、最佳化產品結構等方式改善成本壓力,而頭部企業將率先受益。

其進一步分析,“資金實力雄厚的頭部企業在佔據奶源方面更具優勢,而成本大幅上漲、原奶短缺又會進一步導致地方中小乳企出清,奶源進一步集中於頭部企業手中,行業進入壁壘提升,龍頭市佔率也會隨之擴大。”

西南證券研報則指出,乳製品結構升級為長期發展主旋律,全國性乳企已全面進入細分品類,憑藉其強大的產業鏈、 渠道佈局、品牌力搶佔其他企業的市場份額;泛全國化乳企、區域性乳企更適合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創新性錯位競爭。

中銀國際指出,從伊利蒙牛主觀因素來看,高強度費用投放並未改變兩者之間的競爭格局,費用投放的邊際效益遞減,兩家公司均有提升利潤率的意願,行業競爭格局改善將持續。伊利前瞻性佈局和對業務精準把握,將助力高階整體產品不斷增長。在乳製品領域,伊利構建多元化產品矩陣,將重點發力奶粉、乳酪業務,佈局低溫,主品牌與金典雙線發展。伊利長期成長邏輯清晰,業績增長的確定性高。

國聯證券則認為,新乳業以“鮮立方”戰略為核心,聚焦低溫業務,透過“1+N”模式不斷併購外延,打破低溫乳品地區性限制,形成集奶牛養殖和乳品研產銷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從區域性乳企向全國化乳企發展。看好公司受益低溫行業起勢疊加品牌異地滲透後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公司成長性較強,未來三年淨利潤CAGR為32.90%。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7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消費專題策劃五|強者恆強 乳製品分化加速 奶粉淘汰進入決賽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