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的10年上市路:曾三次面臨斷崖式虧損?二次退市警示或成必然?
未來網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凌萌)一紙業績修正公告,貝因美的業績“變臉”了。近日,貝因美髮布的一份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公司原預計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00萬—8000萬元,修正後,為虧損3.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7.88%。
按照修正後的業績,這已是貝因美連續兩年出現虧損。而依照行業規定,此番業績虧損,或將讓貝因美重蹈退市危機。與此同時,股東減持、高管相繼離職也讓其陷入低谷。
曾經的“奶粉第一股”何時能夠重回昔日風光?
4個億該作何解?
貝因美的2020年,終再以慘淡業績收場。
根據公告,貝因美對業績進行了大調整。除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調整前的5400萬—8000萬元改為虧損3.28億元外,變動幅度也由比上年同期上升152.39%—177.6%修正為比上年同期下降217.88%。調整後的營業總收入為26.7億元,同比下降4.32%;基本每股收益為-0.33元,同比下降230%。
貝因美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從預計盈利轉為虧損3.28億元,前後相差了近4億元。不禁令人質疑,貝因美賬上的這4億元是如何算“岔”的?
對此,貝因美在修正公告中給出了幾點解釋:在業績預告披露後,公司發現部分庫存基粉存在減值跡象,公司與年審會計師對庫存基粉進行了減值測試,預計對本期淨利潤影響約7800萬元。此外,公司會同年審會計師對部分客戶進行了走訪及評估,對該部分客戶應收賬款壞賬以及因疫情反覆及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影響產生的銷售費用支援準備進行計提,預計對本期淨利潤影響分別約為1.24億元和1.44億元。
然而,未來網記者粗略計算後發現,上述資料相加之後的總額仍與4億元有一定差距,但貝因美並未在修正報告中給出詳細的計算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貝因美此番業績“變臉”並非首次。據未來網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貝因美髮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就有近10次。
2017年1月,貝因美髮布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原預計2016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3.8億元—4.1億元,修正後改為虧損7.5億元—8億元,前後相差約4億元左右。
2017年7月,貝因美故技重施,將半年報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扭虧為盈2000萬元—5000萬元,修正後改為虧損3.5億元—3.8億元。
2017年的年度業績預告也有反轉。貝因美在2018年1月釋出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指出,原預計2017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3.5億元—5億元,修正後改為虧損8億元—10億元,虧損額將近擴大一倍。
貝因美為何屢次修改業績?高達數億元的利潤為何能夠在修正後“憑空消失”?為此,貝因美也不免被多次監管問詢,但其回覆卻上演了一場互相甩鍋的戲碼。
記者注意到,關於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事項,貝因美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公告中稱,系公司財務及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根據相關資料產生的業績預測修正。然而,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卻在關於深交所對貝因美的問詢函中有關事項做出專項說明,稱貝因美業績預測不嚴謹,基礎工作不細緻,預測分析認證不充分,導致多次修正業績預告,且金額變動大。
業績再虧損,或將重蹈退市危機?
作為曾經家喻戶曉的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貝因美於2011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有著“奶粉第一股”的美稱。2013年,貝因美迎來了巔峰時期,實現淨利潤7.21億元,奠定其國產奶粉巨頭的霸主地位。
貝因美2011—2020年財報資料(未來網健康記者統計整理)
如今,貝因美的風光已然不再。
按照修正後的業績,貝因美已連續虧損兩年。
財報資料顯示,2019年貝因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3億元,加上修正公告中披露的2020年虧損3.28億元,貝因美連續兩年累計虧損共4.31億元。
對於2020年業績預計虧損的情況,貝因美也在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給出了說明。“報告期內,由於新生兒出生數持續下降,嬰兒配方奶粉行業的市場增長趨緩,品牌競爭加劇。同時,疊加新冠疫情反覆、宏觀市場經濟等影響,導致公司業績出現一定下滑。此外,由於持續推進營銷轉型,加大了市場費用投入,導致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作為上市公司,貝因美連續虧損兩年或面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股票也會被戴上‘*ST’的帽子。”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按照規定,上市公司若被*ST後再虧損一年則將被暫停上市,被*ST後再虧損兩年則直接退市。
事實上,早在2018年4月27日,貝因美已經歷過一次“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股票簡稱也由“貝因美”變更為“*ST貝因美”。
而造成此次特別處理的緣由,則歸因於貝因美連續兩年虧損的業績。財報資料顯示,2016年和2017年,貝因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7.81億元和-10.57億元。
2018年,貝因美迎來了轉機。財報資料顯示,2018年貝因美實現營收24.91億元,同比下降6.38%;實現淨利潤0.41億元,同比增長103.88%,實現扭虧為盈,並於2019年4月成功摘掉了“退市風險警示”的帽子。
然而,2019年,貝因美的業績再度面臨虧損,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擺在其面前:如果2020年的業績再度虧損,貝因美或將在上市十年來,第二次遊走在退市的邊緣。
股東減持、高管逃離,昔日風光不再
貝因美的10年上市路:曾三次面臨斷崖式虧損?二次退市警示或成必然?
業績頻頻虧損的同時,貝因美的市場份額也大幅跌落。
歐睿諮詢資料顯示,2009年,貝因美以8.2%的市佔率位居奶粉行業第三,僅次於雀巢、達能,成為國產奶粉第一品牌。2014年,貝因美的市佔率達到11.1%,同樣維持在行業前三。
不過,好景不長,貝因美的市場份額被飛鶴、澳優、蒙牛、伊利等遠遠地甩在身後。2018年,貝因美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已不足2%,排名也跌出行業前十。
歐睿資訊2020年釋出的資料也顯示,從成長性角度來看,國產奶粉品牌形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飛鶴、蒙牛、澳優,其中飛鶴市佔率從2010年的4.3%提升至2019年的13.3%,蒙牛2019年市佔率達到7.6%;第二梯隊為伊利、合生元。其中,伊利市佔率保持平穩,合生元市佔率有小幅提升;第三梯隊為貝因美、完達山,市佔率均持續下跌,目前已經沒有貝因美市佔率的資料披露。
而給貝因美帶來沉重打擊的,還有恆天然等大股東的接連減持。
2019年8月,恆天然首次披露減持計劃。此後,恆天然頻頻透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持續減持貝因美。最新的一則股份減持披露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2月23日,恆天然所持貝因美股份從收購時的18.82%直線下降至2.82%。
據有關媒體日前報道,2021年3月,恆天然正式官宣了與貝因美的“分手時間”。恆天然執行長Miles Hurrell表示,“恆天然將繼續出售持有的貝因美剩餘股權,並希望在本財年(2020年7月31日—2021年7月31日)結束前完全退出這項投資。”
逃離的不只有恆天然。
2018年底,長弘基金受讓貝因美集團所持貝因美52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9%,為貝因美集團第三大股東。2021年1月,貝因美髮布公告稱,長弘基金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67.5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離開意圖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在貝因美大股東減持的同時,以包秀飛為首的高管們也先後離職。2021年1月,貝因美髮布公告稱,收到公司總經理包秀飛的書面辭呈。由於個人原因,包秀飛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
時隔一個月,貝因美副總經理王雲芳也因個人原因辭任。未來網記者梳理後發現,事實上,在此前的2019—2020年期間,董事朱曉靜、董事何曉華以及監事葉根銀也已接連離任,離任原因均為個人原因。
從曾經的“奶粉第一股”到如今股東、高管的相繼逃離,貝因美何時能夠再出發?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貝因美要想重回昔日風光並非易事。“接下來或需要在轉型改革方面發力,未來還需要加大開拓新領域力度,同時將業務能力提上去。但是目前貝因美盈利能力疲軟,距離真正的‘做強’還有很大差距。”
高階乳業分析師宋亮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他進一步指出,貝因美應朝著提高產品創新能力,發揮競爭優勢方面發力。“貝因美需要聚焦單品,透過去產品化、加強單品品牌的消費者教育來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要構建良好的渠道關係,給與渠道一定的積極性,保證產品在市場上能夠更好的獲客。”
此外,宋亮表示,貝因美還應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加強細分產品的市場的拓展,推出更高配置的奶粉產品。原標題:貝因美的10年上市路:曾三次面臨斷崖式虧損?二次退市警示或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