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專家認為,展望2021年,在抗疫形勢好轉、疫苗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外需將對我國出口形成支撐,出口高景氣有望持續。
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7.93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李魁文表示,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遭受嚴重衝擊,我國外貿發展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我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也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20年我國出口逆勢增長,遠超市場預期,成為宏觀資料最大亮點。2020年出口走勢“前低後高”特徵明顯,體現國內外產能修復錯位、我國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場份額大幅提高帶來的影響。
兩大引擎推動出口高增長
李魁文表示,2020年,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推動出口較快增長。我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增長3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9個百分點。出口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合計增長22.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
從2020年12月的情況看,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認為,考慮基數原因,當月出口18.1%的增幅並不比2020年11月的21.1%差。
“2020年12月出口增長之所以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可能是由於部分國家供應能力的恢復不及預期,以及部分國家經濟復甦帶動的生產需求超預期增長造成的。”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從主要商品看,與消費需求相關的服裝、節日用品、傢俱等出口增速均有所下降,但海外生產相關的需求表現較好,自動資料處理裝置、稀土、積體電路、液晶顯示板等商品出口增速較上月回升。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秦泰表示,從地區看,2020年12月我國對歐美出口增長放緩,但對東盟、韓國、日本等出口增長均有所加快。此前驅動我國出口增速持續上行的主要因素是歐美商品消費存在供需缺口。近期,歐美供需缺口出現一定幅度收窄,疫情衝擊直接導致的商品消費替代服務消費的高峰已過,歐洲自2020年10月中旬開始強化防控也未對工業生產形成明顯衝擊。日韓工業生產加速恢復,對我國中間品出口形成一定拉動。
出口高景氣有望延續
展望2021年外貿形勢,李魁文認為,世界經濟有望復甦帶動貿易增長,國內經濟恢復平穩增長也給外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同時要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外貿發展依然面臨困難和挑戰。隨著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新的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形成,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有望保持增長,外貿高質量發展有望取得新的成效。
出口方面,王青表示,近4個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處於擴張區間,意味著短期內我國出口增速仍有支撐。
諸建芳認為,考慮到海外抗疫形勢好轉和疫苗逐步普及等因素,外需將對出口形成一定支撐。我國經濟快速修復,加速部分行業全球出口份額提升,2021年出口高景氣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