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聚焦:看好中國經濟今年表現成共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6日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了0.3個百分點。

  “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屬於意料之中。此前很多機構和專家就預測過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超過8%,一季度的多項先行指標均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速超過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高階經濟師劉滿平認為。

  事實上,看好中國經濟今年表現已是普遍共識。此前,世界銀行也釋出報告表示,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加速增長至8.1%,並將推動東亞和太平洋區域經濟增速從去年的1.2%升至今年的7.4%。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表現,也能夠支撐這個共識。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國內旅遊消費市場春光明媚。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2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6%,恢復至疫前同期水平的94.5%。國家稅務總局釋出的增值稅發票資料顯示,清明假期期間住宿餐飲業銷售收入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向好勢頭,前兩個月消費、投資、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的主要指標,都保持了同比30%以上的增長。

  一項項先行指標資料,也釋放出濃濃暖意。中電聯釋出的資料顯示,1月至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25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24%,三大產業用電量增速均超20%。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資料,納入協會統計的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2月份共銷售各類挖掘機2.83萬臺,同比增長205%。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回升,連續13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表明中國經濟恢復勢頭仍在持續。

  劉滿平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復甦。從外部環境看,隨著海外新冠疫苗接種速度不斷加快,世界經濟正在走向復甦,全球需求明顯回暖,我國各類商品出口激增。

  “從內部來看,市場與政策雙重作用下,我國經濟增長韌性強勁。”劉滿平表示,例如,在“穩投資”的指引下,國內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出現恢復性增長,並推動製造業加快恢復;隨著疫情防控成果不斷鞏固,國內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服務業加快恢復,汽車消費拉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落地,有效促進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恢復經營和健康發展,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得益於去年以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國經濟供需兩端一直保持著良好復甦態勢。隨著國內疫苗接種的逐步推廣,線下經濟活動日趨活躍,消費需求復甦有進一步加快跡象。加之外部環境改善和全球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恢復性增長。

  “儘管一季度增長可能超出預期,但宏觀經濟執行仍面臨許多挑戰與風險。例如,消費復甦相對乏力,投資恢復有隱憂,財政可持續性風險、金融與債務風險交織,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等。”劉滿平說。

  王軍表示,中國經濟仍面臨很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未來經濟執行需注重解決經濟復甦的分化和結構失衡問題。

  “從政策應對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仍處於疫情後的恢復時期,結構性需求不足仍將是未來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內外部需求的持續變化對宏觀政策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以跨週期調控來兼顧短期波動與長期發展,以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長期性問題。”王軍認為,今年的宏觀政策宜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從去年的“應急性模式”逐步向“常態化模式”轉變,針對特定群體的各項紓困政策不要退得太急,尤其是貨幣政策需要“穩”字當頭,重點對居民消費、中小企業、製造業、農村居民和中西部地區保持必要的支援力度。

  劉滿平認為,應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宏觀政策仍需“穩”字當頭,但要更加註重財政貨幣政策的精準性,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加快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叢集,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鞏固我國出口優勢。

  劉滿平建議,應多管齊下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提高消費佔總需求的比重,包括收入分配改革、相關稅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等;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減少流通環節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化解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強財政、金融領域風險防控,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進一步深化市場體制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中國經濟潛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57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聚焦:看好中國經濟今年表現成共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