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愛美客成功登上創業板。自此,國內的“玻尿酸三巨頭”已經全部上市(華熙生物、昊海生科)。而隨著愛美客的上市,人們更多的關注還是在它的“暴利”層面。和當時的明月鏡片登上資本市場一樣,人們看到的是隱藏在行業背後的鉅額利潤。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去年愛美客的綜合毛利率已經超過了92.5%。要知道,在“暴利”領域中的“佼佼者”,茅臺的毛利率也不過剛剛超過91%。而除了綜合毛利率拔尖以外,愛美客的公開資料中,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毛利率迫近99%的產品(單位成本32.34元,但是單位售價超過2500元)——寶尼達。如果你要去醫美整形醫院使用寶尼達,有些價格已經迫近1萬元。而這樣的毛利率,讓人們開始羨慕醫美行業,紛紛想要入股。但是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很多行業從業者卻表示:自己並不賺錢,錢都進了他們的口袋!
來自鵬愛醫療的財務報表顯示,雖然2019年的毛利率接近6億元,但是淨利潤其實只剛剛超過1億元。不僅如此,在2018年毛利潤超過5億元的前提下,鵬愛醫療的淨利潤甚至出現了虧損超過2.5億元的情況。毛利率高是醫美行業的特徵,但是不賺錢也是很多企業的真實寫照。因為銷售成本、管理成本等都是鉅額支出,分走了很多的財富。
雖然人們對於醫美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但是市場的競爭者也越來越多。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很多的醫美機構不得不專門聘請營銷人員進行線下的推廣。而有時候為了吸引消費者,還會放出超低的優惠活動,薄利多銷讓利潤空間不斷縮減。而且就整個行業而言,本身就是一個注重服務的行業,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自然不容小覷,讓越來越多的醫美機構淨利潤越來越小,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
而很多醫美機構的從業人員表示,真正賺錢的反而是那些專門為機構進行導流的中介機構。他們不僅投資小,最關鍵的一點是風險也小。我們都知道最近這些年醫美醫療事故時有發生,某種程度上也在影響上游的醫美機構。對於專門為這些醫美機構進行導流的中介機構而言,他們基本上是不用承擔此類風險的(消費者和醫院承擔這類風險)。很多從事中介機構的人員表示,有時候花個幾萬元租房、裝修一下,就能夠開門營業了。
而且因為客戶越來越難得,很多時候中介機構和醫美機構的分成會按照五五劃分。假設消費者消費一次價值5000元的玻尿酸,中介機構就能夠輕鬆賺取2500元。雖然醫美機構也能夠賺取同樣的數字,但是在扣除玻尿酸成本、員工成本後,基本上是很難和中介機構的分成相媲美的。
而且我們上文中提到的32.34元的單位成本價,往往都是製藥企業生產出來的成本。當這類產品再轉賣給醫療機構的時候,有時候也是需要價格翻倍的。不少醫美整形機構的玻尿酸等成本費,可能也會在百元甚至千元左右,利潤空間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