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記者 張明江) 2023年只剩最後一個月,雖然市場進入11月份止跌回暖,但權益類新基金髮行依然熱情不高,新成立發起式新基金數量佔權益類新基金半數之多,債券基金仍是資金“獨寵”。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11月份以來已有136只新基金成立(A/C類份額合併計算),合計成立規模1202.31億元,新成立基金規模為今年較高水平。資料顯示,10月份新成立基金規模570.88億元,9月份新成立基金規模1072.78億元,8月份為786.36億元,年內僅2月份新成立基金規模高於11月份。
不過11月份成立規模較大的基金依然為債券基金,權益類基金佔比不大。資料顯示,11月份以來共有10只基金成立規模超50億元,除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外,其他9只新成立基金均為債券基金。此外,11月來共有25只新基金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權益類新基金僅3只。
資料顯示,包括股票型QDII、股票ETF、增強指數型基金、FOF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內,11月份來共有88只權益類基金成立,合計成立230.09億元,平均成立規模2.64億元。另據資料顯示,88只新成立基金中有48只規模不足2億元,僅7只成立規模超5億元,11月份新成立權益類基金成立規模大多較小。
從有效認購戶數看,新成立的88只權益類基金中僅9只有效認購戶數超1萬戶,有效認購戶數最多的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也僅4.4萬戶,僅17只權益類基金新基金有效認購戶數超5000戶,可見普通投資者入市熱情依然不高。
另據資料顯示,新成立的88只權益類基金中有41只為發起式基金,佔比近半數,其中36只有效認購戶數低於1000戶,10只甚至低於20戶。在市場環境不好時,有部分基金公司無奈選擇“自掏腰包”成立新產品,同時寄希望於低位佈局,透過業績進行持續營銷吸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