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美國“大放水”負面影響日益凸顯

本報記者 張枕河

美國“大放水”花樣多多。貨幣政策方面,去年3月美聯儲兩次“非常規”降息(即不在既定的議息會議上降息),分別降息50基點和100基點,期間還購買了大量資產,此後不論“鷹派”壓力多大,聯儲都不曾真正收緊貨幣政策。財政和救助政策更是種類繁多,最直接的無疑是向民眾發放額外救濟金。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後,財政刺激力度更是有增無減,繼今年3月中旬推出總額高達1.9萬億美元的鉅額經濟救助計劃後,拜登又於3月31日宣佈了一項總額約2.2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攬子計劃。

從最新跡象看,美國“大放水”的負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而且還有加劇的可能。

從美國國內看,首先,美國的補貼政策雖然提振了居民收入,但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就業意願,這並不利於就業市場向好。2020年3月至今,美國先後進行了3輪大規模“發錢”,包括為居民發放現金支票以及增加聯邦失業金補貼等。據美國媒體統計,美國財政大規模“發錢”,使美國居民的收入水平較疫情暴發前大幅提升,增幅最多接近30%。這意味著不少居民領取失業救濟金後收入反而大增,於是不少人開始不願意工作。美國勞工部最新公佈的4月非農就業資料就是最好的例證。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速,美國經濟復甦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共識。在該資料公佈之前,市場預測新增就業人數為100萬左右,但最終公佈的僅為26.6萬,失業率也升至6.1%,高於預計的5.8%,令各界人士大跌眼鏡。

其次,企業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資水平,許多企業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景氣度剛剛開始復甦,而大幅提高支出有可能嚴重阻礙這種復甦勢頭。從長期看,這不僅不利於美國經濟復甦,也不利於美國金融市場發展。同樣看最新的非農就業資料,平均小時工資增速、平均週薪增速、平均每週工作時間都高於市場預期,這反映出企業人力成本在快速上升。

再次,美國通脹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必須提高僱員工資水平,企業為維持正常運營所需要承擔的人力成本較疫情前大幅提升,這將直接推升核心通脹。資料顯示,美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增速已經高達4.1%,處於歷史高位,遠遠高出疫情暴發前的1.5%。而該資料通常是核心CPI的重要領先指標,這意味著接下來美國經濟即使復甦也會伴隨著持續走強的核心CPI資料,美國通脹風險已經開始了。

而對於全球而言,美國“大放水”的負面衝擊更加明顯。全球不少經濟體曾追隨美國而“放水”,近期不少新興經濟體不得不提前加息。今年3月,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等央行相繼加息。對於部分經濟體而言,經濟下行壓力沒有任何好轉,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加重。然而,三個新的“威脅”快速出現,愈演愈烈,可能對新興經濟體帶來惡性迴圈。一是物價水平飛漲,美國持續的鉅額刺激計劃已經產生了負面外溢效應,其天量救助計劃規模大於實際需求,對於部分新興經濟體甚至造成了惡性通脹威脅。例如,巴西央行宣佈加息之際,該國通脹率創四年新高,貨幣匯率大幅走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二是美國“大放水”所帶來的經濟復甦預期吸引投資者從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撤出,購買美元資產,資金外流對這些經濟體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三是疫情導致大宗商品供需關係失衡,放大了經濟修復過程中的漲價壓力,這不利於新興經濟體的復甦。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25 字。

轉載請註明: 記者觀察:美國“大放水”負面影響日益凸顯 - 楠木軒